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2)

2014-03-08 01:35
导读:译文(2)虽长,但失去了原语的特点,反而也没有清楚意思。 例2:我真没想到他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来。 (1)bi:jorbodoc~olo:gui,tarh~er(mi:mjabdalhi:sonbaina:悼

  译文(2)虽长,但失去了原语的特点,反而也没有清楚意思。
  例2:我真没想到他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来。
  (1)bi:jorbodoc~olo:gui,tarh~er(mi:mjabdalhi:sonbaina:悼文(2)tori:m jabdalhim g bi:jerb。d破;olo:gui分析:译文(1)是异化翻译法,跟我们母语的传统表达方式是有差别的,但能表达出来原语文意义的同时,还能体现出的表达方式;译文(1)是先说结果(bi:jorb~dod3olo:gui一我真没想到),译文(2)是后说结果(tarheermui:mjabdalhi:senbaina:一他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来)。译文(2)采用了归化翻译法,虽通顺流畅,但平淡无奇。
  例3:urid9arson~iho:sh。in9arsonabarhatu:
  译文(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译文(2)后出的犄角比先长的耳朵硬。
  分析:译文(2)是异化翻译法,没译文(1)那么通顺,但能表达出原语文的文化意义。
  从以上3个例子来看,异化翻译法虽有点“陌生”,但能很好地传达原语文文化,而且还利于吸收对方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
  我们主张语言上尽量保存“原汁原味”,决不是有意与我们的母语(蒙古语)规范作对。恰恰相反,我们以母语规范作为翻译的前提,主张在语言上应尽量保存点“洋味”,即使译文中有读者“看不惯”的地方也不碍大局,读者“看不惯”决不是“异化”之“错”,也不是跟母语水火不相容,关键在于我们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即译者在翻译内容的同时,也附带地展现出了其他民族语言的特点,这对译语民族来说,是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不仅丰富了译语民族的词汇,也促进了两个民族语言的接近和交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很有益的。有了异化翻译,我们有了tajbau口(太平),mudsa:D(木匠),iia~hua(莲花)等等词语,汉语词汇里也有了戈壁(goeb一沙石野地),乌兰牧旗(ulammetifr-文艺演出队),那达慕(naldam-游艺集会)等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翻译过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原语文中具有差异的因素进行处理,正如布朗绍所说:“翻译是纯粹的差异游戏;翻译总得涉及差异,也掩饰差异,同时又偶尔显露差异,甚至经常突出差异的活动化身。”

  三、异化翻译的局限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是目前国际上最引人注目的学术成果之一,自传入我国以来,被广泛引用,喝彩声不断,影响很大,但也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蒙、汉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汉文化是传统的农耕文化;蒙古文化则是游牧文化,是长期以来以游牧为主的文化,所以,词汇里畜牧业文化内容的词特别多。有时在汉、蒙翻译中民族特色文化词语常常找不到意义相等的对应词,在对方文化中出现了空缺现象。蒙古民族正因为是游牧民族,相关的词汇则比较多,牧民要四季更换牧场放牧,依次循环。有“habardsa:”、“dsusla~”、“namard5a:”、“ebeld5e:”,汉语词汇里却没有对等的词语,只有“春季牧场”、“夏季牧场”、“秋季牧场”、“冬季牧场”。又如“蜀锦”、“川贝”、“湘绣”等具有明显汉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而在蒙古族文化中则找不到相同的对应词。还有动物、颜色等也有各自的文化内涵;狗,汉语里是贬义的,如:“狗急跳墙”(nohoisandrabalharem haraih),“狗嘴里吐不出象牙”(nohaii:namanddsa:nnai:sojo:urgxguiurgahg),“狗彘不如”(nohoigahagi:1rhutchgui),“丧家之犬”等,“丧家之犬”被汉民族人用来描述那些失去依靠,到处乱窜,无处投奔,令人讨厌的人。而在蒙古族文化里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对“丧家之犬”往往是善待,而不是痛打或赶走,把狗看成是自已最亲近的朋友,如成吉思汗把自己最忠诚的四位将军称为“四狗”;“白色”在汉族文化中是一个基本禁忌色,在中国古代的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西方是刑天杀神,主萧杀之秋,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义、处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又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等。在蒙古族文化中,白色代表白云,象征着吉祥、光明、圣洁、高尚,给尊贵的客人是敬献洁白的哈达,拿出“gagamida;”(奶食品)招待客人,以表达真诚的祝愿。翻译这些词语时,很难把原语意义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文化空缺”问题,也是异化翻译的局限。所以,进行翻译时,只有采取变通的手法,由归化翻译和音译法来补充。遇到“文化空缺”问题,异化翻译就显得力不从心,这在蒙汉翻译中时有遇到,但不能为此而否定异化翻译。只是说我们在翻译中,在主要运用异化法的同时,归化方法和音译法应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而补充运用。因为,文本是丰富多彩的,所以,翻译也就不能局限于一种方法。

   [2]   

上一篇: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颜色词英汉互译技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