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结语
孙致礼教授在《从归化趋向异化》一文的结尾中指出:“两种方法在中国渐渐趋向平衡;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的中国,将以异化为主导。”异化翻译是今后翻译的主流,因为,它有其成长发展的空间,虽然有些不足之处,但对、交流来说有着“归化没法可比的优势。”
(一)我们所生存的已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和国际化,各间渴望互相了解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并都想让自己民族文化得到高度发展。蒙古、汉民族更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相互接触日益频繁,两个民族杂居现象的普遍存在,对两个民族的互相了解提供了先天优越的条件。
(二)传媒的发展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也为不同文化的读者了解外界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中国由于各时期主导思想的约束,读者接受程度的限制等都对翻译策略产生了一定的规约。今天,中国已走向更加开放的时代,各民族间的互相交流,交往更加频繁和深化,相信异化翻译的策略会更加适应这一时期的要求。另外由于国家体制的改革,及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大力关心和投入,人们的文化素质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蒙汉兼通,甚至掌握更多的读者群体在不断扩大,他们渴望对其他民族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而且希望是原汁原味的,已不再只满足于译文的归化顺畅。
因此,在翻译中我们应学习和借鉴翻译界老前辈为我们提供的经验,一是,了解原作者意图。二是,熟悉原语文本的类型。三是,清楚文本翻译的目的。四是,掌握译文读者的文化需求。我们只有把握好这些方面的情况,也就能够灵活运用好翻译的方法,从而使译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人的需求。
翻译不仅是翻译语言,更是翻译文化,翻译的目的就是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异化翻译将是翻译领域的主导,因它能有效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传递、交流、学习和借鉴,所以,在蒙汉翻译中异化翻译应是文化传递的首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