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指瑕作为一种文学批评话语,是指出作品或文章写作中的缺点、毛病,并说明理由。本文从指瑕批评的涵义与渊源、类型与方法、意义与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归纳,旨在挖掘整理这种中国古代文论中原有、今天还能够继续使用批评方法,以期对当代的文学批评和文论建设有所贡献,使之更加自觉有效地运用于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化实践当中去。
论文关键词:指瑕批评 古代文论文学批评 有效性
指瑕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批评话语.是针对文章或文学作品而言的.指的是指出其中的缺点、毛病并说明理由这种批评方法的形成与我国古代名实论的哲学思想及人物品评的风气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刘勰《文心雕龙》第四十一篇将“指瑕”专门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单列出来.足以见其重要。由于其在我国古代文论著作中出现的形式大多都较为零散,所以,后人在总结整理时往往忽视了还有这样一种批评方法存在
上个世纪“五四”时期和五、六十年代,由于西学东渐潮流和苏联文论的影响.我国的文学理论著作中古代文论话语几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论话语方式.翻开国内较有影响的文学理论教材,都没有提到这个概念.像指瑕这种虽然重要但在古代文论中本来就不显赫的批评方法更是不见提及。中国文论现代化过程中与古代文化、文论的断裂现象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学界曾经展开过激烈的讨论.重续古代文化与文论的血脉、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激活古代文论的阐释能力,使之在面对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当代文学现象时焕发新的生命力已成为普遍共识本论文正是在这一前提条件下.本着重新认识与挖掘指“瑕批”评这一中国古代文论话语并使之在当下文学语境中重新获得批评有效性的目的.回到古代文化与文论的语境中,追溯整理指瑕批评的涵义、类型、方法与意义,从而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中国文论的重建在文学批评的局部范围内做出有益的尝试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指瑕批评的兴起与先秦的名实思想以及汉魏六朝的人物品藻现象分不开。刘勰在《文心雕龙.指瑕》中指出:“若夫立文之道.惟字与义。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这意味着字与义、义与理名实两当才是为文之道,这也是指瑕批评的原则和指导思想,里面其实包含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名实思想。苟子说:“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贵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又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苟子.正名》)儒家的名实观要求名实相符、实至名归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以及知识分子群体影响很大.明辨名实关系、遵循名理相因成为他们安身立命、著书立说的自觉追求。刘勰的整个《文心雕龙》也体现出明显的名实名理思想,他在《序志》篇中谈到写作原则:“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在《论说》篇中谈到“校练名理”,《章表》篇中有“循名课实”之说,《通变》篇中又有“名理相因”的说法。这些都是在讲文体之名、文章之义要与写作之理相符相合,这样文章才得体。《文心雕龙》讲原道、征圣、宗经,讲文体之辨,讲创作方法和批评理论,正是针对文坛文风讹滥的现象,本着正末归本、追根溯源的指导思想.在文章写作、文学理论方面进行的一个综合的理论建构活动。《指瑕》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出炉.可以说是他一贯的讲究正末归本、探求立文之道的名理思想在文章语言层面的一个延伸。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另外,在汉代。由于政治的需要.官吏的选拔采取察举制度.以品行德操和经学造诣为重要内容。由乡里向上举荐.这样品评人物就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东汉以名教治天下,要求人尽其才.将不同的人才分配在合适的不同位置上.操行和才能是重要标准,清议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到魏晋又发展官员选拔的“九品中正制”.人物品藻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人物品藻之风又直接影响并发展为作品品藻.正所谓“文如其人”,而指瑕就是作品品藻的一个内容。
二、指瑕批评的类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