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高中语文诗词中“月”的意象(3)

2014-04-03 01:02
导读:抒发狂放愤激之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这充分体现了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与人生态度。 展示广阔情怀 “大漠沙如雪

抒发狂放愤激之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这充分体现了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与人生态度。
展示广阔情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辽阔的原野里,白沙如雪;雄伟的燕山上,新月似钩。这是一幅多么雄奇壮阔的图景!与其说是诗人对大漠、白沙、燕山、新月这些奇景进行描写,还不如说是诗人展示了自己想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广阔情怀。又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三)高考中出现的“月”意象 以上是对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月”这一意象的简要分析,之所以要分析不仅是因为“月”这一意象在课本中频繁出现,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意象在高考试卷的诗词鉴赏中也曾多次出现。翻一翻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我们会发现,几乎每年高考都会有某地的试卷在诗词鉴赏中出现“月” 这一意象。比如: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1997,全国卷)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1998,全国卷)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杜甫,1999,全国卷)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2001 北京春招)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岳飞 2002 上海春招)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 2003 北京卷)行尽江南数十程,晚风残月入华清。(杜常 2003 上海春招)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 2005 福建卷)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王安石 2005 辽宁卷) 分析这些诗词,我们会发现,高考中出现的“月”这一意象的很多特点与前面所所说的书本中出现的月的特点非常相似。像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1997,全国卷);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1998,全国卷)也都传达出优美、宁静的美好意境。而行尽江南数十程,晚风残月入华清。(杜常 2003 上海春招);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王安石 2005 辽宁卷)也都流露出作者因某种原因而忧愁的情绪。正所谓课内学、课外用,只要我们掌握了出现在课本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基本特点,应试时采用合理的诗词鉴赏方法,先从意象入手,分析景物的特点,再去体会意象交织而成意境,再总结出作者的情感就能准确把握“月”这一意象的特点,再考试中使诗歌鉴赏成为考生的强项。 综上所述,月亮作为一个常见意象,一直受到文人们的喜爱,是有着深层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它的介入参与,塑造了许多纯美的形象,营造了许多凄美的意境,给了中国文人无数的感伤、无数的慰藉,也给中国文学增添了无限的色彩、无限的光辉。作为高中生更应去细心体会月的美。论文出处(作者):大猫一只 中国大学排名
浅论顾城诗歌中的苍凉和悲哀情调
论赵三娃诗歌中的思想美与意境美
上一篇:浅谈以意造象:文学创作中思想情感的一种外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