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主观量问题初探 ──兼谈副词“就”、“才”(3)

2014-04-18 01:00
导读:“而已”、“罢了”只能帮助表示主观小量。语气助词“了”前边出现的数量词一般是主观大量,比较: (27a)住了'三年了。 (27b)*只住了三年了。 (28a)写

“而已”、“罢了”只能帮助表示主观小量。语气助词“了”前边出现的数量词一般是主观大量,比较:
(27a)住了'三年了。
(27b)*只住了三年了。
(28a)写了'二十万字了。
(28b)*只写了二十万字了。
(29a)都'五个了。
(29b)*才五个了。
但也有例外,如,
(30)只有'五个了。
(31a)就剩'五个了。
(32b)*都剩五个了。
这些例外是可以解释的。众所周知,语气助词“了”表示情况发生变化。析而言之,有质变与量变两种。
下面的例子表示质变:
(32)他会走路了。
(33)他不去了。
说(32)的前提是“他”以前不会走路,说(33)的前提是此前“他”打算去。质变当然是重大的变化。下面
几个例子表示量变:
(34)快要下雨了。
(35)读了三年了。
(36)洗了五件了。
(34)说的是气象方面的量变,这当然是一种广义的“量”。(35─36)中的数量词表示狭义的量。不管怎样
,“了”所表示的量变都是可观的,值得提醒受话人注意的。因此,“了”前的数量词总是表示主观量的:如
果说的是量的增加,则表示主观大量;如果说的是量的减少,则表示主观小量。能表示量的减少的动词,只有
“有”、“剩”、“余下”等少数几个。别的动词,都是随着动作持续或反复时间的延长,所涉及的量越来越
大的,所以我们看到语气助词“了”前的数量词一般是表示主观大量的。
“有”跟“剩”还有不同。“有”既可表示量的减少,如例(31),也可表示量的增加,如:
(37) 都有'五个了。
“有点儿”是表小量的,可是在下面带语气助词“了”的句子里,与其说是表示量变,不如说是表示质变

(38)我有点喜欢他了。
(39)他有点儿不高兴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6大多数北方方言都有儿化现象,指小是儿化的语义作用之一。就北京话来说,数量词儿化时一般指主
观小量,决不会指主观大量。例如:
(40)他才'七岁儿。
(41)也就'四五里儿路吧。
不能说:
(42)*他都七岁儿了。
(43)*四五里儿路太远了!
有些方言虽然没有儿化现象,但有跟“—儿”的语法、语义作用相当的语缀,如赣方言的“—子”、“—
崽”、“—基”等等。在赣方言里,凡主观大量一律不用这类后缀。凡主观小量一律得加这类后缀。例如,笔
者所讲的丰城话,主观小量加“基”。比较:
(44a)三'日(主观大量)
(44b)'三日基(主观小量)
(45a)五'斤也似(主观大量)
(45b)'五斤基(主观小量)
(46a)七八'块钱(主观大量)
(46b)'七八块基钱(主观小量)

3.1副词“就”、“才”、“都”跟主观量的关系比较复杂,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引入语义指向的
概念。
从语法上说,副词都是修饰谓词性成分的。但在语义上,副词可能指向谓词性成分,也可能指向名词性成
分。以下例(47─49)和(50─52)分别表明这两种情况:(4)
(47)敌人彻底失败了。
(48)我们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49)我就不去!看你把我怎么样。
(50)大家都来了。
(51)你都看了哪些书啊?
(52)他只关心自已的事儿。
副词在语义上指向名词性成分时,可能是指向其前边的名词性成分,如(50)中的“都”指向“大家”。也
可能是指向其后边的名词性成分,如(51)中的“都”指向“哪些书”,(52)中的“只”指向“自已的事儿”。
我们把前一种情况称为前指,后一种情况称为后指。例(50─52)的前指、后指都是关于范围的。
3.2.副词“就”、“才”、“都”在语义上的共同特点是既可以前指,也可以后指。在形式上,用于前指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时,句重音在副词之前;用于后指时,句重音在副词之后(“就”本身也可重读以表示后指)。下面就用前指
上一篇:从《中国文法要略》中的“起词、止词、补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