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官话和台湾话问句否定词的比较研究(6)

2014-06-19 01:27
导读:分歧。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台湾话和官话在正反疑问句及其他语言现象上有很大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台 湾话和古汉语之间有较近的亲合关系,且没有

分歧。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台湾话和官话在正反疑问句及其他语言现象上有很大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台
湾话和古汉语之间有较近的亲合关系,且没有发展到官话那样的程度。
观察语料及其他语言事实可发现:官话的否定词要少得多,而且在形成问句(尤其是正反问句)和用否
定词回答问题时,结构选择上的变化也较少。官话中更为压缩的A不A疑问句显示了一种更为复杂的结构,这
恰恰是台湾话中尚未出现的一种创新。
总之,支配台湾话句中否定词使用的语言标准是共时上的句法和语义,正如上面所论及的,台湾话的“
否”只在疑问句中出现,“mài@④”在祈使句(及其他一些有限的语境)中出现,“móu@①”(m
)在等同判断句(及其他特定的语境里出现)。即使在台湾话的“未”、“无”所能出现的句末位置,“否
”也不能出现。“mài@④”可用于命令句,可以在与其他否定短语同样的语境中出现,如“你mài@
④/免/未使/ móu@①通去”。但是台湾话的“无”、“未”、“否”、“móu@①”等,完全不能或
不能单独在命令句中使用。“móu@①”除等同判断句外还可用于其他语境中,只是等同判断句中要求出
现的否定词只能是“móu@①”,而不能是其他否定词。
很明显,从语义上来看,“无”的意思是“没有”,“未”的意思是“还没有”、“否”的意思是“不
”,“móu@①”的意思是“不要”,“fò@③”的意思是“不能”,“fiào@②”的意思是“不
想(要)”,“fò@③”的意思是“最好不”,所以他们用得是否恰当也明显地受制于他们的语义。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台湾话否定词的句法和语义功能是一系列历史演进的结果,这一演进使他们保持目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前这种状态。没有人能解释为什么台湾话至今保持了20个古汉语否定词中的6、7个,而在官话中,除两个与
台湾话不同的否定词外,其他所有的否定词都被舍弃了。同样,没人能解释为什么相竞性变化和其后的选择
会造成如此不同的成分和结构。为什么官话否定在词汇上进一步中和,并且在正反问句中句法上也出现进一
步压缩?作为一种语言观察,对这一点我们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是:不同程度的中和以及压缩看起来发生在
汉语方言的发展过程中,其实这些现象被视为发生于语言变化中的语言简化方式的一部分。不过要证实或推
翻这一结论,只有通过其他语言的研究才能实现。
(责任编校:叶红)*
参考文献
Chao,Yuen—Ren.
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ress.Berkeley
Chen,Zi—Zhan.
1983 Shijing Zhijie.Fudan University Press,Shanghai.
Chou,Fa—Kao.
1961 Zhongguo Gudai Yu Fa,Academia Sinica,Taipei.
Dobson,W.A.C.H.
1966 Negation in Archaic Chinese.Language 42:278—84
1968 The Language of the Book of Songs. University ofToronto Press.Toronto.Huang,James
C—T.
1988 Hanyu Zhengfanju de Mozu Yufa.Zhongguo Yuwen 4.Huang,Jing—Xin
1958 Qin Han Yiqian Gu Hanyuzhong de Foudingei Fu BuYanjiu.Yuyan Yanjiu.3:1—23 Li,Jen—
Kuei.
1971 Two Negative Markers in Taiwanese. Bulletin of the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
y.Academic Sinica XLⅢ:201—20Li,Tien—Yi.
1964 Selected Works of George A.Kennedy. New Haven. 119 —34Li,Ying—Che.
1980"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verb and theCoverbial Phrase in Chinese."Jour
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8:2:273—93.
1986"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Certain DistinctGrammatical Features in Taiwanese, "Co
上一篇:民族语言学论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