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1)(3)

2014-07-02 01:17
导读:道与器在中国历史时序上有先后、大小、上下之别。《易》云:“行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载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

  道与器在中国历史时序上有先后、大小、上下之别。《易》云:“行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载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道包含了这样三层含义:一为生生之源;二为天地万物之纲纪;三为人生之价值。道首先是生命的本源,是天地之母。其次,道表示法则、规律。《韩非·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再次,道指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游于海。”最后,道指伦理纲常。董仲舒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道”是无形的,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的,指具体的事物或名物制度。道、器之关系,实质是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的关系。
  老子最早提出“朴散则为器”,认为道在器先。《易·系辞上》所谓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即认为道在有形的器物之前。宋代开始对道、器关系展开争论。程颐、朱熹等认为“道”超越“器”,把“道”和“理”作为维护伦理纲常的根据。明清之际,王夫之等认为,“道”不能离开“器”而存在,提出“无其器则无其道”(《周易外传》)的命题。清末郑观应《盛世危言·道器》则认为,“道”(伦理纲常)是中国的好,“器”(科学技术)是西洋的好;“道”是本,“器”是末。实质上是试图在不触动专制统治秩序(“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洋(“器”)以进行改良。洋务派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正是体现了这种思想。
  按照顾炎武的说法,孔子学习的内容都是很具体的:他先学其术,然后得其志;学其志,然后得为仁。顾炎武从“习”的角度分析了孔子为什么能够达到形而上:“虽孑L子之天纵,未尝不求之象数也。”意思是像孔子这样有天赋的圣人,他学习时也要从“下学”开始,然后才能达到“上达”的境界。这样一种求学路径,从先秦的荀子开始,到汉代的董仲舒,再到宋代的朱熹、二程等都有充分体现,他们都强调“下学”的一面;孟子的内圣之学则强调“上达”,到明代发展出心学派,提倡“良知”之学(“万物皆备于吾心”)。两者求学路径不同,但“下学”的传统还是非常深厚的,尤其是道德的培养,且非常注重践履。当然这类学问偏于修身,与社会及自然实用方面的联系很少,这一点和西方的差别比较大。西方非常强调做,比如美国化学教育家亨利·阿姆斯特让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Ihear,Iforget,Isee,Iremember,Ido,Iunderstand,”(“听,也许会忘记;看,可能会记得;只有做,才能够真正地理解。”)要做,就要动手。中国的传统教育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坐而论道,说的多,做的少,这与重道轻器的思想有很大关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无关风月只关情——《聊斋志异》之《鸿》、《义鼠》篇赏
谈汉民族文化心理对古代诗歌修辞的影响
上一篇: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输入研究综述(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