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人称代词“咱”的语用含意(2)

2014-07-29 01:08
导读:说话人把自己置换成对方,咱的指示信息是你,这样的话语方式增加了双方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12)单位不好,咱不去单位,咱提前退休,我去给你办退休

  说话人把自己置换成对方,“咱”的指示信息是“你”,这样的话语方式增加了双方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12)单位不好,咱不去单位,咱提前退休,我去给你办退休手续!(刘震云《单位》)
  (13)妈,咱别千这工作了,看到你这样子,我心里疼哪!(《人民日报》1994)
  (14)少奶奶,这寡咱可守不得!(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
  根据交际语境的信息指示,“咱”的指称义是“你”。其中,例(12)以丈夫的身份安慰妻子,流露的是关怀和爱意;例(13)以孩子的身份向母亲提出建议,语态变得亲昵;例(14)以家仆的身份与主人以“咱”相称,缩短了谈话距离。
  (15)“咱跟哥们儿是不是就别装了,留着劲儿冲外人使去。”马青说,诚挚地望着我。(王朔《一点正经没有》)
  (16)咱这个壶多说能卖十五两银子。我替您找几个熟人看看,他们要,咱就省事了,他们不要,我陪您到鬼市儿走一趟。(邓友梅《烟壶》)
  上述两例中的“咱”均指对方,例(15)的“哥们儿”是说话人自指,此句真正的话语含意可以推断为:我已经是你们的哥们儿了,把你们当做自己人了,我希望你们对我应该坦诚相待。反之,如果脱离上下文语境孤立地按字面义去理解,把“咱”误认为说话人,会话含意就完全不同了。而例(16)的“咱这个壶”显然也并非是“我(们)的壶”,但若把句中的两处“咱”改为“你”,话语情境的感情色彩就会随之改变。

  二是具有排他倾向。
  (17)哎哎哎,咱可不兴造谣啊?(网络小说《看完没笑?!你绝对够狠!》)
  (18)老陈,咱得对人家负责任。(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大学排名


  此两旬中“咱”的指称对象倾向于“你(们)”,但说话人并不是为了表示亲近关系,而是避免了指责口吻中的生硬态度。
  (19)“我是不是先说几句?”宝康端起酒杯站起来,环顾问。杨重冲宝康说“什么男子汉不男子汉,我就烦这贴胸毛的事。其实那都是娘儿们素急了哄的,咱别男的当着男的也演起来。”(王朔《顽主》)从字面上看,“咱”指示的信息是“我们”,然而在文本语境里,说话人的会话意图有“不屑一顾”的含意,“咱”的指示信息在这种语境中显然被强调成侧重于听话人,可以推测出说话人的语气是不表示友好或亲近的,反而带有了不赞成的意味。
  另外,语用移情还可以拓宽“咱”的指称对象,例如:
  (2o)没有外人在场的话你坐汽车吃快餐怕弄一脖子,你随便,你蒙到眼睛咱都不管,但是你要在国际交往中或者在正式宴会上你把餐巾围在脖子上,你绝对是令人见笑的事。(百家讲坛/全正昆《金正昆谈礼仪之西餐礼仪》)
  (21)清中期有一个人,英国人来中国,要求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结果被咱给回了。(百家讲纪连海《正说和砷》)
  (22)有这一句的,他们也没有删,但是他们一看,“乘槎待帝孙”,哎哟,咱别惹祸啊,赶紧把这个“待”字涂掉了,改成了“访”。(百家讲坛/刘心武《日月双悬之谜》)
  此三例中的“咱”转为他指,分别指称“外人”、“清政府”、“他们”。用这样的人称方式把所处的情境和会话对象在会话情境中交织起来,话语效果明显生动形象多了。
  三语气调节
  在疑问句、祈使旬中辅之以“咱”可以调节请求、让步、建议等会话语气。在这种情况下,“咱”的指称信息一般不是确指的,而是相对模糊的,能够充分发挥语用移情的作用。
  (23)主持人偏头对赵宇航说:“赵主任,咱得快点了,人剧场经理催了,下面这场演出快到点了。”(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从字面上看,“咱得快点了”这一要求是针对听话人的,但双方的地位不同,说话人在尊重的前提下,本着礼貌原则,用“咱”模糊了指称对象,从对方的角度进行语言编码,使利益中心侧重听话人,避免了强求于人的意味,把会话中提醒、劝告的语气适当削减了。
  (24)“杜梅杜梅”,见她哭了,我忙上前安抚,“你瞧这本来是喜事,无缘无故地弄得挺伤心。街上人都看你了——咱不这样行吗?”(王朔《过把瘾就死》)从动作行为的主体看,“咱”的指称对象应该是对方,即“你不要这样做”,用“咱”模糊了指称对象,表示说话人用克制的方式给对方留有余地,请求或劝告式的语气显得比较舒缓。
  (25)我过去是有点傻,不过咱允许人犯傻是不是?(王朔《许爷》)说话人委婉地暗示对方:每个人都可能犯傻。用“咱”来获取对方的认同感,流露的是请求的语气。如果用“你(们)”指称对方,语气就会完全改变,与说话人的会话初衷不相符。一般说来,反问语气相当于否定,往往带有鲜明的断言口吻,如果用“咱”作为人称指示,说话人的情态就不一样了。
  (26)咱不能说,怕噎着怕撞上就不吃饭不走路了吧?(电视剧《新结婚时代》)整个话语隐含了与字面义相反的信息。“咱”显示了话语的随意性,语气显得比较缓和,有商榷的口吻,又间接地表示出“不赞成”意见。另外,以“我”与“咱”自称互用,说话人可以表现出迥异的语气情态。
  (27)人家一贯以正宗的马克思主义者自居,没有办法,我理论上说不过他,谁让咱是2F-农干部呢?(电视剧《历史的天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8)不,我从不偷东西,咱这人虽说不怎么地吧,偷可不沾。偷?不劳而获,那是人干的吗?咱大林这点原则性还是有的。我最恨小偷……我知道那是犯罪,犯罪的事咱不干,咱没那能耐,咱这是有色心没色胆,光唼唼就能吓出一身汗。(王朔《枉然不供》)
  相比之下,“咱”句比“我”句多了一些夸张和玩世不恭的情感色彩。语言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说话者的意向,话语交际以意向性为驱动机制,因此解释话语背后的意向性是理解话语意义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人称代词“咱”的语用含意的分析,我们认为,自然语言的理解过程与会话含意的推理过程虽然没有本质区别,但由于交际意义对语境的依赖性使得人称代词“咱”的语用推理比较复杂,加之语词意义本身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言语行为者才能依托其所含有的地域、社会文化背景,巧妙地运用调控策略,拓展了词义空间。在不同语境中,“咱”的指称信息不同,会话含意也各不相同,导致了人们在言语过程中对它的理解、运用的多变性,由此延伸了静态词义所规定的范围,形成了丰富的语用价值。

上一篇:试论违反合作原则导致的诡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