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信息度的语境认知透析(3)
2014-08-04 01:55
导读:一个意气风发的刚从大学毕业的美国小伙子,与德国一家公司的老专家RudigerFunk初次见面。探讨商务合作的可能性。他的见面语如下:Hi,Rudiger!Howreyou do
一个意气风发的刚从大学毕业的美国小伙子,与德国一家公司的老专家RudigerFunk初次见面。探讨商务合作的可能性。他的见面语如下:“Hi,Rudiger!How’reyou doing?I’m RoebrtWhite.butyoucancallmeRob.I’m soexcited to meetyou.and I’m surewe’11have apleasant cooperation."然后,他请Rudiger坐下。接着自己也舒舒服服地坐在靠背椅上,嚼着口香糖,双腿高高地架在桌子上。但令他吃惊的是.Funk先生却告诉他自己对合作项目已经不感兴趣了。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Rob所传达的信息。从美国文化角度来看.Rob的行为传递出的信息表明:他是一个活泼、外向、热情的小伙子,随和亲切,初涉商海,说话开门见山,不拘小节,对未来的合作项目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他的言行传递的是典型的美国文化信息,在美国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他没有意识到.他所面对的却是一个严谨的德国老专家。德国人可不太喜欢第一次见面被人直呼其名,更不习惯初次见面就那么亲热地打招呼的方式。Funk先生根本不愿意回答Rob的“Howareyoudoing?”这类有关私人隐私的问题,更不能容忍的是,Roebrt竟然一边与他说话一边嚼着口香糖,双腿还架在桌子上!
4、语境的补足与选择中的语境认知影响语篇信息度
根据LcvinsonI$㈣”的会话信息原则.说话人总是遵循“说得尽量少”的准则提供实现交际目的所需的最少的语言信息。信息原则还规定听话人推论要遵循扩展规则,即扩充说话人所说话语的信息内容,找出最合适的理解.直到认定这就是说话人的发话意图。正是因为说话人遵循“说得尽量少”的准则,提供极其经济的信息量.使得听话人在扩充信息时就要根据语境补足相关信息。但是,不同的人,其认知结构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景中,所形成的前提也不一样。与语境的补足相关的是语境的选择。选择处理话语最佳语境的过程就是寻求话语最佳关联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补足和选择的错误,从而产生了误解。例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A、B两个人正在谈论某个小学生升人初中之后的不适应。
A:不都是七门课吗?
B:哪有那么多?
A:我是指,每个人都是七门课。
本例中,B显然是以已经知觉到的语境信息(小学和初中)作比照的.从而认为是指小学和初中都是七门课。而A的语境知觉层次已经发生了转换:每个学生都是从小学升人初中,都面临着七门课的压力,而他为什么偏偏不适应呢?由于在两种可能中确立一种信息,要考虑其它相关的信息或语境假设,而这些其它假设要么来自先前话语要么来自语用者的相关知识,因此对相关信息的推导和确立是综合性质的认知过程。而在这语境的补足的过程中,B选择了的语境(小学和初中的课程)与A的语境认知(主体:每个小学生)不一致。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对语境的理解在两个层次上的错位,因此对“都”前面的主词发生了错解,产生了误解。
三、结语
总之.厚实的语境的、文化的、认知的基础会使得语言形式呈现出丰富的意义.如果交际双方在语言能力、文化背景知识和语境认知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则很难实现发话人的语言意义和受话人理解的意义的吻合,极容易使语篇信息度失衡,影响交际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