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中之佛──简析安妮宝贝小说《莲花》中的佛(3)
2014-08-08 02:50
导读:生与死的分别对证道者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不管是在生还是死后,他都永远处于没有烦恼,没有迷感的大自由、大自在中 。死亡不再是代表绝望,而是
生与死的分别对证道者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不管是在生还是死后,他都永远处于没有烦恼,没有迷感的大自由、大自在中” 。死亡不再是代表绝望,而是代表认识生命真相后的自然回归。
“来,来。善生。跟着我来” 。这似乎也暗示了什么。那就是内河引导善生走向那晶莹剔透,自由自在的生命的本源和归属之地。到达“涅磐”的境界。内河那如此明显的伤和缺却在岁月的磨蚀中渐渐得到安抚和平整。她曾经被深深掩埋在污泥之中,后来她的力量慢慢变得强盛,因为她最终皈依了光明诞生之地。同样走向皈依之途的善生和内河没有能在莲花圣地相逢,或许他们早已知道这样的结局。人生的悲恸可能恰恰在这里,当你渐渐清醒透彻,渐渐抵达那个境界时,你才发现你的努力依然未尽。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由此岸到彼岸,由彼岸返此岸,生命的轮回神秘而不能解释,我们有许多的已知,但还有更多的未觉。涉水而过,投奔彼岸,彼岸也有花一朵,那是自己的肉胎在水中的倒影。莲花和人长久地静静地对视着,人的视线渐渐模糊,花影中清晰起来的是自己走过的漫漫路途和半生的影像。忽然觉得莲花已经并不存在在眼前了。
莲花与它靠得太近并不是忘了它是花,而是在这花中我们看到了玄机,更深深地理解了命运。这种理解有时是恩赐,有时是感动,有时是解脱,有时是皈依。《莲花》中存在着太多的生死之惑,隐藏了无限的佛学思想,让我们去深思,去探索,去回味。
注释:
【1】【2】【3】【4】【6】【14】【19】安妮宝贝.莲花.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2008年4月第3次印刷.
【5】【13】【15】【16】【17】【18】圣严法师.禅的世界.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1月第1版,2006年1月第1次印刷.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7】大藏经.甘珠尔.
【8】童庆炳.文艺
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92页.
【9】童庆炳.艺术与人类心理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第434页.
【10】黑格尔.
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27.
【11】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第217页.
【12】周正酞.精神分裂症的体验回归障碍学说.山东精神医科学2000年第13卷,第3期.
【20】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上编)【第一册】,涉江采芙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新1版,2009年5月第22次印刷,第396页.
参考文献:
1. 安妮宝贝.莲花.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2008年4月第3次印刷.
2. 霍韬晦.现代佛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3. 圣严法师.禅的世界.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1月第1版,2006年1月第1次印刷.
4. 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童庆炳.艺术与人类心理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
6.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7.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8. 周正酞.精神分裂症的体验回归障碍学说.山东精神医科学2000年第13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