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的一部力作(1)(2)
2015-09-08 01:13
导读:作者以“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为题,迎难而上,从语法化这一动态角度切入,对汉语的连动结构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语法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可
作者以“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为题,迎难而上,从语法化这一动态角度切入,对汉语的连动结构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语法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可谓独辟蹊径,立意独到。以往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把连动式看成一个离散范畴,采取“界定特征”的方式去区分连动结构与否。结果,标准的差异常常导致对连动式本身认识的分歧。《视角》首次把连动式作为一个典型范畴来研究,用“时间的先后性”和“目的性”这两个典型特征把连动式区别为典型连动式、非典型连动式和边缘连动式三种类型,并从客观—逻辑—认知三层面论证了这一范畴。典型连动式、非典型连动式和边缘连动式三种类型由高到底依次显示了连动式的语法化程度的差异。在语法化的视域里,长期困扰学界的一些有关连动式的死结被化解,一些规律被揭示出来,许多困惑得到解答,大大推进了汉语连动式的研究。
二、新颖的视角与方法
传统的连动式研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首先,缺乏动态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大多没能结合历史发展去看待连动式的性质等问题,只是对共时层面的现象就事论事,只是试图对连动现象进行穷尽性的描写,而没有对连动现象加以限制,也没有确定哪种才是最基本的连动式。事实上,历时变化总是把表层句法结构和语义解释之间的理想对应关系打乱。连动式并不是一个均质的同一体,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很容易陷入困惑。其次,缺乏系统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大多没能把连动式放在整个语言体系中去观察。事实上,连动式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篇章、其它句法结构、词汇等都有关联。只有把连动式放到整个语言体系中去把握,才能对连动式的性质等问题进行全面、准确地认识。再次,缺乏成熟的理论框架,以往连动式研究比较重视语言义的研究,主要工作似乎就是分小类。为什么汉语会出现连动现象?连动式在汉语里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一个句子会有一个以上的动词,这些动词处于什么样的语法形式中?诸如此类的深层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术界在连动式问题上纠缠,与该领域的研究缺乏一个成熟的理论框架有着直接的关系。最后,缺乏自觉、积极的理论思考。客观地看,传统研究中连动式问题的提出以及对其性质的关注实际上都带有非常强的“功利”目的,是直接与句子分析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自觉、积极的理论思索的结果。例如,在句法分析中发现连动式与并列结构不同,便把它单列出一类;在分类的时候发现单复句不能截然分开,便考虑把连动式看作是“中间环节”。显然,这种探索本身固然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归根到底,这种探索带有很大的“被动性”、“被迫性”,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只是暂搁置了问题,并没有从更深层的理论层面对问题本身进行深入积极的思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试论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
读费孝通与《乡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