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2)

2013-06-21 01:18
导读:数学 大全》中提出不得高估存货。法国雅克萨瓦里在1675年明确提出了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并在1712年提出了他对可变现净值的理解。 存货的减值处理最早
数学大全》中提出不得高估存货。法国雅克•萨瓦里在1675年明确提出了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并在1712年提出了他对可变现净值的理解。
存货的减值处理最早引起人们的重视,1947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第29号意见书“存货计价”Cinventor5pricing),首次以规范方式提出企业可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记录存货价值,进入70年代,西方国家将“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作为减值的永久性确认标准。80年代的美国和英国在一般行业大力推广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90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出台关于资产减值的专门会计规范,标志资产减值会计的全面推行。目前美国学者的研究得出资产减值可以被企业利用操纵利润,以及资产减值在行业中存在差异等结论。
1. Zucca 和 Campbell(1992)指出,进行减值的公司大多数属于制造业;企业自行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集中在第 4 季度;多数情况下,管理层希望突出计提减值具有不寻常性或偶然发生性的特点,但又不愿将其列为非经常性项目,而希望作为营业收益之后、所得税费用之前的单独一项进行披露。
2 .Rezaee、Smith 和 Lindbeck(1996)实证研究指出,企业关注资产减值,是因为其对财务状况影响巨大,甚至可以达到利润的 10 倍左右。资产减值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财务状况影响有很大不同,所以在资产减值的研究中要注意区分不同行业。
3.Francis、 Hanna 和 Vincent 指出,盈余操纵和真实减值,是公司计提减值的动机;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减值,几乎没发现存在着操纵利润的动机,但对于商誉的减值主要是基于操纵利润的动机计提的。这一结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和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有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4.Baker(2000)经过研究指出,SFAS121 出台以前报告有资产减值的企业倾向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于每 3 年报告一次更多的减值;同时他认为 SFAS121 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层定期
去评价资产价值,增强了企业间信息的可比性。

(二) 国内文献
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改变了企业的经营形式,同时促进了会计的变革。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财政部于1998年1月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并于 2000 年 12 月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重新明确的定义了资产,正式引入资产减值概念,并将资产减值计提范围扩大到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在建工程等八项资产。将资产减值明细表纳入到报表体系中,作为第一附表。2006 年 2 月15 日, 我国正式公布了新会计准则, 并将于 2007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 资产减值准备变革成为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CAS8引进了单项资金、资产组、资产组组合、总部资产等概念,扩大了资产减值的使用范围,取消了商誉直线法摊销, 改用公允价值,实物操作指导性强,在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上要求更加明确严格。新准则实施以后,由于规定了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将不会有利用减值准备转回而迅速改善财务状况的机会,大大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减值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有利于企业在对外报告会计信息时采用更加谨慎的态度,有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但是也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有重大影响。
我国学者自2000年资产减值正式引入后,对此进行了充分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探索了资产减值理论的概念,意义,实质,确认,计量,分析资产减值政策和提取减值的行为及其动机,提出其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其研究成果主要有会计政策选择因素,发现追溯调整行为动机,盈利操纵行为,以及ST公司通过计提减值避免摘牌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1.罗世全(2000)对沪市 438 家上市公司在 1999 年度的资产减值追溯调整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产减值的追溯调整行为存在“保牌、保配”的盈余管理动机。
2.储一昀、王安武(2000)对 1998 年中报、年报的现金流量指标和应计制下利润指标进行比较,发现“ST”公司、微利公司、拟配股公司盈利的获得和现金流入不同步,存在盈利操纵行为。
3.于海燕、李增泉(2001)对 1999 年报中 385 家上市公司计提四项减值准备的情况进行回归分析,测试并检验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发现扭亏和亏损的公司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过程中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处于配股临界线的企业则在计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过程中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4.黄婷晖(2002)对“ST”、“PT”或停牌的上市公司在被“ST”、“PT”或停牌前一年或脱离 T 行列、摘牌前一年执行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这些特殊公司在相关年度利用减值准备政策给予的自主权进行盈余管理,计提了比正常公司高比例的超常减值准备,使公司可以在下一年度转回大量的减值准备,从而提高利润,避免或推迟被“ST”、“PT”或停牌或是尽早脱离 T行列、摘牌。
5.陈兴华(2003)通过对中国 2000 年度与 2001 年度 A 股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政策上的研究,发现当会计制度发生变更后,新的四项资产减值有明显的增加;2001 年变更与亏损的 A 股上市公司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但2001 年实现扭亏的公司与其他公司相比,在资产减值的计提比例上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三) 文献评价
从国内国际的探索现状可以得知,资产减值会计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其确认,计量,执行以及实务处理都存在着很多问题,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但是从前人的大量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资产减值会计涉及到公司财务利益之争,若不进行有效规范,则大大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度,对投资者,股东利益都有难以估计的影响。所以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财政部于2006年公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中资产减值会计是这场变革的焦点。所以本文也将对CAS8进行探索研究。由于存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本文将联系案例,分析新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的变更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

三、 本文基本理论

(一)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为了明确资产减值,首先要定义资产。从经济学角度讲,FASB认为:“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的或加以控制的。”IASB所给出的概念则是:“资产是指由于过去事项而受企业控制的、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从这两个定义我们看出,企业持有资产的本质在于资产可以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高于取得资产的成本时,企业才会购买资产。所以,资产概念的核心是其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资产的经济学定义已经成为国际主流,各国都纷纷修改资产定义。我国也顺应趋势,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定义为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006年2月公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可以看出,新定义更加强调了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内涵,这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上一篇:银行资产损失拨备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