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另外,频繁的自然灾难也导致农副产品供给不足,我国南方地区多雨、北方干旱以及全国个别地区的地震等自然因素导致粮食供给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的缺口。今年春季,我国华北地区小麦种植区大旱,严重影响到小麦产能,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三、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这一因素主要表现在工业原料、能源价格、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工业原料领域,以煤炭和钢铁为例,由于国内煤炭行业的联合整治,大量的小企业被兼并整合,煤炭产能也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缩小,从而导致煤价原材料的上升。这轮物价上升中,用工成本上升因素导致价格上涨明显加大。2011年,各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从沿海地区到内陆省份,“用工荒”导致的最低和市场化工资也都有更加明显的上涨,企业支付的成本推动了产品价格的上涨。
四、国际输入方面的原因
从国际来看,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钢铁等金属原材料、石油价格暴涨,输入性通胀助推了我国物价上涨。CCIEE预计,2011年油价主要波动范围为70-100美元/桶,均价在90-100美元/桶之间,随着中东和北非石油国家的暴动,国际石油产量遭到严重的破坏,国际油价的上涨极大地影响了以进口原油为原料的企业生产成本。另外,国际农产品价格2010年下半年出现迅速攀升,尤其以经济作物棉、糖价格为甚,上涨幅度分别达到了70%和85%。进口的中间产品和原料通过汇率政策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的价格水平。
五、其他原因
美联储定量宽松政策以及财政扩张、注资、减息等举措进一步向市场释放新的美元流动性,由此导致美元贬值等,降低了单位美元的国际购买力,导致美元标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和其他贸易商品价格向上重估,进而推动了全球初级品价格上升,引起通胀。根据购买力平价说,国内的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贬值率加上国外的通货膨胀率,因此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也间接地推动我国通胀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启贵,段继红,吴开尧.国际油价向中国通货膨胀的传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研究.2011(2):7-12.
[2]吴军,田娟.结构性通货膨胀解析—基于当前中国通货胀问题的思考[J].金融研究,2008.(9):91-100.
[3]赵静依.试论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对策[J].经济研究.2009(2):0-33.
作者简介:吴宏宇(1990-),女,汉族,重庆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