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资源配置集成化(2)
2013-08-06 01:15
导读:经营资源层次之间立体联动程度低。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基础性经营资源配置粗放,集约程度低”的问题,可以通过推行集约配置来解决,但是集约配置
经营资源层次之间立体联动程度低。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基础性经营资源配置粗放,集约程度低”的问题,可以通过推行集约配置来解决,但是集约配置对于解决“中间性经营资源和高层次经营资源配置粗放,集约程度低的问题;各经营资源单元之间配置松散,经营资源单元之间平面联动程度低;各经营资源层次之间配置断裂,经营资源层次之间立体联动程度低”的问题,则显得无能为力。然而,通过集成配置,可以将国有商业的各种类经营资源,从低效高险的区域、产业、机构向高效低效的区域、产业、机构转移,在高效低险的区域、产业、机构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资源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或在同一个区域、产业、机构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资源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改善经营资源配置的内在空间结构,放大经营资源配置的效能,建立在功能上“1+1 > 2”的经营资源组织机制,来推进营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以更有效地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经济效益。
最后,实施经营资源集成是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与国际上优良的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水平相比,与现代商业银行高水准的综合竞争力要求相比,都还具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从目前影响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综合竞争力的诸因素内在品质和外部组合结构品质的水准状况看,却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商业银行机构的综合竞争力,是由基础性经营资源、中间性经营资源和高层性经营资源的内在品质,以及这三个层次经营资源中同一层次同种经营资源单元之间的组合结构品质、同一层次不同种经营资源单元之间的组合结构品质、不同层次经营资源单元之间的组合结构品质、多个经营资源组合结构体之间的组合结构品质。通过实施经营资源集成,可以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资源(既包括基础性经营资源配置,也包括中间性经营资源和高层性经营资源),在高效低险的区域、产业、机构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资源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或在同一个区域、产业、机构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资源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改善经营资源配置的内在空间结构,特别是优化以营业网点为单元的竞争力资源之间的组合结构,放大经营资源配置的竞争性效能,从而更有效地增强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的综合竞争力,更有力地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跨越式的快速、优质、高效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资源集成的内容与方式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资源集成的具体内容与方式,主要是由其所具有的经营资源种类、规模、质量、功能,所处的时空、业务发展目标,以及当地其他商业银行的经营资源配置状况决定的。它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1、资源的集成配置。人力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人力资源运动的技能差异性、功能互补性的特殊规律和合力大于分力的效能放大规律,以及效益的空间差异性的客观经济规律。人力资源集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一是以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益为导向,引导和推动人力资源从低效区域向高效区域流动,在经济较发达、人气较旺盛、金源较丰富、经营效益较高的区域配置适应其客观需要的人力资源。二是以提升服务效率为导向,依据合力构造原理在营业网点和内设机构进行与金融服务客观需要相适应的临柜服务人员组合、业务人员组合、业务人员组合。三是以扩大服务功能为导向,依据功能互补原理在营业网点和内设机构进行与金融服务客观需要相适应的业务营销人员组合、业务管理人员组合、管理人员组合。四是以提升管理效果为导向,依据技能互补原理和合力构造原理进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组合。
2、货币资本的集成配置。货币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货币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和货币资本配置的规模效益、合力大于分力的效能放大规律,以及货币资本使用效益的空间差异性的客观经济规律。货币资本资源集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一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较多的货币资本资源配置在经济较发达、人气较旺盛、金融资源较丰富、经营效益较高的区域。二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强制将货币资本资源从低效高险分支行转移到高效低险分支行。三是运用经济杠杆机制,诱导和促使货币资本资源从低效高险分支行转移到高效低险分支行。四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货币资本资源集中配置于总行和一级分行。五是运用经济杠杆机制,将货币资本资源集中配置于总行和一级分行。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物化资本的集成配置。物化资本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物化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物化资本配置的规模效益放大规律,以及金融效益的空间差异性的客观经济规律。物化资本资源集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一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较多的物化资本资源配置在经济较发达、人气较旺盛、金融资源较丰富、经营效益较高的区域。二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强制将物化资本资源从低效营业机构转移到高效营业机构。三是运用经济杠杆机制,诱导和促使货币资本资源从低效营业机构转移到高效营业机构。
4、资源的集成配置。金融资产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金融资产配置的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的放大规律,以及金融效益的空间差异性的客观经济规律。金融资产资源集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一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较多的金融资产资源配置在经济较发达、人气较旺盛、金融资源较丰富、经营效益较高的区域。二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强制将金融资产资源从低效营业机构转移到高效营业机构。三是运用经济杠杆机制,诱导和促使金融资产资源从低效营业机构转移到高效营业机构。四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按照“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有机统一原则,扩大高盈利且低风险资产比重,降低高风险低盈利、低风险低盈利和无息资产比重。五是运用经济杠杆机制,诱导和促使各营业机构在确保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将更多的金融资产资源配置到高盈利资产领域,提升营业机构金融资产资源配置总量中的高盈利且低风险资产密度。
5、技术资源的集成配置。技术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运动的一般规律和各类技术运行的特殊规律,以及金融效益的空间差异性的客观经济规律。技术资源集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一是对科技人员进行集成配置,增强总行和一级分行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整体能力以及二级分行的技术应用与推广能力。二是运用整体性和系统性原理,对各种类平行的业务程序进行集成研究、开发、试行和推广。三是对各种类技术设备进行集成配置,以提高技术设备使用效能,降低技术管理。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6、网点资源的集成配置。网点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网点资源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网点配置合力大于分力的效能放大规律,以及金融效益的空间差异性的客观经济规律。网点资源集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一是以提高网点配置的空间效益为导向,在经济较发达、人气较旺盛、金融资源较丰富、经营效益较高的城区设置较多的且与客观需要相适应的营运网点。二是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和经济调控手段,促使经济欠发达、人气欠旺盛、金融资源较贫乏、经营需要较差的县支行撤并收缩,腾出营业网点资源充实到城区,以增强城区的整体服务力。三是依据营业网点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辐射的有效区域,在城区进行营业网点资源集成配置,使各营业网点之间的服务辐射力相对接,不留断层空间,以增强城区营业网点体系的整体竞争力。
7、制度资源的集成配置。制度资源集成的主要依据是制度资源运动的一般规律和制度运行的特殊规律、制度有机合成的效能放大规律,以及金融效益的空间差异性的客观经济规律。制度资源集成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一是依据整体性、系统性、有效性原理,制定与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相适应的综合业务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