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透视
营销理念引入我国商业银行始于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银行业一直处于卖方市场,银行专业化经营(实际是资金管理)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竞争。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数量增加,各家银行开始研究市场和客户,先后制定了竞争策略,但观念基本停留在产品——推销阶段。随着我国加入WTO,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提高经营效益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制度演进
按照市场营销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地位,我们认为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营销未知阶段(1978年以前)。建国以后,我国实行计划,这种体制没有市场,自然没有市场营销。1978年底以前,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重职能,既行使货币发行等中央银行职能,又从事信贷、储蓄、结算、外汇等商业银行业务。“大一统”银行体系实行统存统贷、统收统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均统一规定,无条件为企业供应资金,银行不考虑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没有市场营销概念。
第二阶段:市场营销感知阶段(1979— 1983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大一统”的银行体系逐步被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受到动摇,推动了金融体系改革。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和农、中、建银行体系,实现了银行分工和信贷市场专营。尽管没有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对市场的概念开始有了感性认识。不可否认,在渐进式改革模式中,专业银行体制和市场分割对我国银行的发展,乃至今天的市场竞争都是必要的过渡阶段。
第三阶段:市场营销萌芽阶段(1984— 1992年)。1984年中国银行分设,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和金融体系实现了性突破。自1986始先后成立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垄断格局被打破,商业银行开始研究市场,并开展一些带有市场营销性质的业务,如街头宣传、微笑服务、赠送礼品等推销活动。但是,由于体制和资金原因,商业银行仍处于卖方市场地位,市场营销内在动力不足,加之严格的金融管制,在金融产品创新、市场营销战略方面没有明显进展和突破。
第四阶段:市场营销起步阶段(1993— 1996年)。1993年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承担政策性业务;组建了近百家城市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1995年颁布《商业银行法》实行“四自”经营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银行业务全面交叉,商业银行市场竞争机制基本形成。但由于实行“规模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能力受到“规模”限制,使市场竞争集中在存款战略层次。
第五阶段:市场营销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1997年商业银行全面实现“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扩展了商业银行的市场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逐年上升的“存差”映衬出国内资金总量逐步从供不应求转变为结构性供过于求,拓展信贷市场和服务客户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市场营销为主的逐步兴起。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为此,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对市场营销深入研究也更加重要。
可以相信,我国金融业承诺的开放时间表到期后,全面开放的金融业必将使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进入更高阶段。
(二)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分析
国内商业银行近年来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业务拓展策略,但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
1.市场营销认识存在片面性,营销行为有偏差。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不适应新形势,对市场营销认识不足,往往把营销错当推销,零星地使用广告、宣传公关策略,在经营中仍带有计划经济痕迹(主要是国有银行),还没有真正确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观念,经营机制上墨守成规;二是营销业务中违规操作。为了争存款和抢市场,给客户变相回扣、赠券等行为。
2.市场营销缺乏总体规划,存在盲目性和随机性。市场营销要求围绕银行总体经营战略,进行精确市场定位和周密营销策划,国内商业银行普遍缺乏从长远把握对市场分析、定位与控制,随金融市场竞争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促销营销手段;银行营销战略目标和营销策略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业务创新思维狭窄、形式单调和发展缓慢;业务拓展以公关、促销为基本手段,与营销管理的多样化相距甚远;分销渠道扩展策略仍以营业网点为主要方法,与银行内涵集约式发展道路相悖。
3.金融制度环境不宽松,市场营销受到抑制。按照我国《商业银行法》国内商业银行不允许开展业务,这样虽然便于金融监管,但却制约了我国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自1998年以来的金融状况显示,由于实行分业经营,银行提供的金融商品少,盈利渠道单一,银行业务被限制在狭小的存贷款领域。一方面致使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难以下降,另一方面银行为安全起见出现“慎贷”现象,造成银行竞争力持续弱化,其风险实际是更加集中和扩大。
4.金融市场不完善,市场营销机制未完全建立。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体制转轨之中,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一定程度上仍承担着职能,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管制比较严格;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机构管理、业务经营、用工机制及分配方式等方面都要执行上级统一规定,金融创新空间小和动力不足,限制了市场营销的提升。我国金融业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原则、竞争原则和效率原则进行管理,金融开放程度低,大部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熟悉国际惯例,不适应在“统一规则”下的发展规律。
5.市场营销机构缺位,营销人员素质不过关。市场营销要求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运行体系和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普遍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市场、市场定位以及新产品设计推广的营销部门;营销人员不仅要精通营销,还要懂学、管、学、学等,还要强调职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是职能部门的附带工作,营销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市场营销要求,营销活动不规范,营销行为异化甚至偏差,直接影响市场拓展效果。
三、深化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思考
随着中国加入WTO,商业银行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面对当前国内及国外的形势,商业银行应切实加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一)客户导向策略
商业银行要靠优质的客户服务赢得竞争主动,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目前外资银行在境内的竞争战略是抢占优质客户,再以优质服务稳定客户资源。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真正树立客户导向的经营理念,深入调研客户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安排银行的组织结构、作业流程、产品设计、服务手段和沟通方式,用银行信誉稳定优质客户,减少银行人员变动引发的客户转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客户关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