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2004年银行与货币政策预测(2)

2013-08-19 01:05
导读:况下,随着回暖,商业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势必积极放贷,从而必须要求积极吸取储蓄,以保证信贷来源。 五、存贷款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利率化改革进一
况下,随着回暖,商业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势必积极放贷,从而必须要求积极吸取储蓄,以保证信贷来源。

  五、存贷款利率基本保持稳定,利率化改革进一步推进

  进入2003年以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持续下降14个月后,也出现连续10个月的上涨。物价的走高引发出通货膨胀的预期,各界开始预期利率调升。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2004年,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仍将基本保持稳定。

  首先,利率的升降取决于物价水平的高低。2002年下半年以来,在汽车、房地产两个高增长行业的拉动下,钢材、水泥、建材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2003年10月份,更是出现粮棉、油料作物以及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暴涨的情况。但是,今年以来的物价上涨只是局部性、结构性的上涨,物价缺乏持续、全面上涨的基础。

  其次,提高利率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目前新一轮经济增长正在形成,“过热”现象只是出现在部分行业和地区。如果调升存贷款利率,将直接抑制和消费需求。因此,除非出现全局性,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否则不宜采取调升利率,这一全局性、效果较猛的“收缩”手段。

  再次,由于目前普遍存在较为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将扩大人民币与外币利率之间的利差,使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政府已明确表示,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为了消除人民币的升值压力,预计人民币利率近期也应保持稳定。

  第四,全球低利率时代是否马上结束尚不确定。而即便明年出现全球加息的局面,在我国实行资本项下严格管制的前提下,外围的加息因素也并不能对我国构成实际的压力。

  2004年,在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稳定的同时,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将得以推进。主要表现为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进一步扩大,并逐步过渡到取消贷款利率上限,对贷款利率实行下限。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六、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

  2002年底以来,国际社会出现唱“升”人民币的声音。进入2003年后,日本、美国、欧盟都陆续要求人民币升值。随着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相关讨论也逐渐热烈,人民币开始承受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目前,人民币升值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在坚持现有汇率制度的前提下,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其二是放弃现有的汇率制度,采取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使人民币在市场供求的作用下实现升值。不管采取哪种路径,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都是弊大于利。预计2004年,我国政府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立场不会变。而随着形势及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人民币升值压力可能会有所缓解。

  首先,对美国而言,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主要是由于中国对美出口冲击了美国的就业市场。而今年三季度,美国经济达到7.2%的高增速。2004年,美国经济增长有可能继续复苏,乐观预期进一步加强,就业压力可能随之缓解。

  其次,出乎以日本为代表的部分亚洲国家的意料,其唱升人民币竟引致美国指责多数亚洲国家均存在低估本国币值的问题,进而要求日元等货币对美元实现升值。2003年下半年,美国要求日本央行停止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而日元、韩元等兑美元已经出现走高。这些都将促使以上国家改变态度,不再公开地对人民币汇率横加指责。

  第三,我国政府切实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例如,调整个人购汇政策,实施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降低出口退税率等。

  第四,“双顺差”将有所减少,来自国际收支的压力相应下降。

  尽管针对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强大预期,我国仍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但是应在国际收支形势很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扩大的利好下,着手考虑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七、货币政策将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面临发展新机遇

  我国一直采取以间接为主的融资体系,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比率过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相当不协调。2003年前三季度,股票市场累计融资同比下降4.6%.前三季度,国内非企业部门通过企业债和股票融资的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0.4和1.9个百分点。

  直接融资的大幅下降,使得当前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金融风险向银行体系集中加剧,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的不协调问题愈加严重。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新任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易刚曾表示央行将在货币政策上体现支持直接融资增长、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意图。2004年,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支持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货币政策不会“紧缩”,仍将为全社会提供较为宽松的资金。这有利于资本市场保持较为充裕的资金来源。

  其次,货币政策执行将考虑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今年8月底以来,尽管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主要针对信贷市场,但由于我国资金运行存在一致性,各金融子市场普遍感到资金偏紧。因此,货币政策针对实体经济中存在的“过热”而“收缩”银根时,还要同时兼顾对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

  再次,推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沟通,疏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资金合理流通渠道。一方面,通过,提供更多沟通两个市场的投资工具。货币市场基金就是一种有效沟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品种。另一方面,要允许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公司与进入银行间同业拆措市场与债券回购市场,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渗透程度得以进一步加强。

  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上市逐渐提上日程

  截至目前,除银行之外,工中建三行均在不同场合和时间表露了上市的打算,并聘请国际知名的四大师事务所进行内部、清产核资。2003年11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工作。

  目前关于国有银行上市的方式,有分拆上市和整体上市两种,其中选择后者的可能性相当大。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所提交的方案也均选择了整体上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首要解决的是股份制改造,以及不良贷款和资本金充足率的问题。

  针对降低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央行及银监会的领导在不同场合均提出,国家将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此次注资可能不再采用1998年向国有银行发行特种的做法。在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安排上,国有商业银行将按照各自不同的条件遵循“一行一策”的原则。

  九、邮政储蓄面临困境,吸储将有所减少

  2003年9月,央行发布通知,对邮政储蓄转存款制度进行改革。此次改革一方面降低了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部分的利率,另一方面,允许邮政储蓄新增存款由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包括进入银行间市场参与债券买卖,与中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办理大额协议存款,与政策性银行进行业务合作,开展部分中间业务,承销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等。此次邮政储蓄转存款制度改革,有着以下积极作用。

  首先,消除了邮政储蓄对货币供应的干扰。其次,消除了邮政储蓄对农村金融的侵蚀。由于邮政储蓄只能吸收存款而无法发放贷款,这就使得邮政储蓄从农村资金市场吸取资金,却不投放资金,使农村资金“倒吸”入城市加剧。最后,减轻央行负担。在降低新增储蓄存款转存利率后,邮政储蓄资金不会再有上存央行的强烈冲动,央行的财务压力可望因此减少。

  但邮政储蓄转存款制度的改革也将给邮政储蓄带来一些困境。

  十、对外开放进程加快,但外资银行一时难成气候

  2

上一篇:WTO与中国银行业—入世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