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策略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治理环
1.人大、政府合理制定各项法规。法律法规是银行经营的重要外部,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有力依据,也是惩治犯罪,遏制道德风险的有力武器。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对于规范国有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与企业的关系,保障银行的正当利益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整,而且严重滞后于银行业的发展,对于某些新出现的金融犯罪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定,造成无法有力打击银行犯罪,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使银行的潜在风险上升。全国人大、中央政府对加快法制建设肩负着重要责任,当前主要任务是在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梳理、补充、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体系,使法律法规适应的需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完善资本市场。中国的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全近60%的存款,发放了近6%的贷款,积聚了很高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甚至整个国家的金融风险均集中到国有银行身上。完善资本市场已不仅是资本市场自身的需求,更是化解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现实要求。当前发展完善资本市场的现实可行的方案有:(1)积极扩大公司债券发行;(2)大力发展机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
3.引入竞争机制。外部竞争是促进企业完善自身治理结构,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因素。根据古典学理论,一个充分竞争性市场结构,是确保良好的产权制度发挥效力的必要条件。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不但改产权,同时也创造竞争。引入竞争有三个层面的含义:(1)引入新的银行,包括吸引外资银行,建立新的股份制银行,逐步成立新的民营银行;(2)引入国外资产管理公司,和国际上知名的投资银行;(3)培养建立银行高级经理人市场,建立高级管理人员人才库,并跟踪记录他们的经营业绩和遵守法律的情况。
4.提升外部监管水平。有效的监管是事前就能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避免,体现风险预警功能。银监会需要实现监管重心的转变,把监管重点放在加强商业银行自我约束机制和内控制度建设和落实方面,实现对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并重,事后监管和风险预警并重。为此,银监会可着重开展以下工作:(1)督促检查银行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2)建立对商业银行的考核监测评价体系;(3)强化信息披露制度:(4)探索启动银行业高管问责制。
(二)完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强化董事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有效遏制内部人控制,实现对银行经营管理层经营执行权的有效监督和制衡。确保银行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有效制衡贯穿于银行全程运行之中,使银行稳健经营,持续发展。通过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和制衡机制,可以从源头上运用体制、机制、技术的合力防范化解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确保有效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