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管理的演进趋势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风
2013-12-02 02:02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银行风险管理的演进趋势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风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 风险 价值创造 未来趋势
关键词: 风险 价值创造 未来趋势
论文摘要:本文循着银行风险发展的轨迹,结合当今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新动向,在综合分析现有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特点和银行经营目标后,认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未来方向。最后,本文研究了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启示。
目前,美国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在这次危机中许多著名先后陷入危机,促使学界和金融界开始对目前流行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刻反思,为什么大型金融机构会先后陷入危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本文拟透过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研究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关系,分析银行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试图对上文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做出回答。
一、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历史
1990年,哈里·马科威茨(HARRYMMARKOWITZ)、威廉·夏普(WILLLAM F·SHARPE)和默顿·米勒(MERTON H·M1LLER)三位学家因在金融特别是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三位获奖者创立的理论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以此为起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并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应用和。
一般认为,风险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30年代,其后随着1987年美国“黑色星期一”股灾、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2D07年美国次贷危机等一系列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管理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下面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早期的风险管理思想起源于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纯粹预期假设理论认为,长期债券的预期平均年收益是预期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在考虑了流动性因素后,因为长期债券的流动性比短期债券的流动性差,为了吸引人们购买长期债券,长期债券必须提供流动性升水以补偿债券持有人流动性降低的风险。在此基础上,马克勒(Frederick Macaulay)(1938)提出了债券久期的概念。债券久期分析可以认为是最早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
(二)资产组合理论
1954年,马克维茨教授在美国的《金融》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资产组合选择》的文章,马克维茨引入资产收益率的期望来度量预期收益,引入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来度量资产风险,并将某种资产的风险区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推导出最优投资组合的计算方法。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了分散投资的思想,即如何在期望报酬和风险不同的资产中实现最优投资,这一思想奠定了现代投资理论和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
(三)CAPM模型
1964年,美者夏普在《金融季刊》上发表了《资本资产定价:一个风险条件下均衡理论》,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的CAPM模型,该模型以证券组合理论为基础,在分析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时,提出了对不同资产风险进行定价的理论和方法。CAPM模型表明,某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只与该资产的系统风险有关,投资者承担非系统风险不会获得额外的回报。由于CAPM模型中假设和实证中存在一些缺陷,ROSS(1976)提出了APT套利定价理论,对传统的CAPM模型进行了修正。
(四)MM理论
1956年,米勒和莫迪格莱尼在美国计量经济学会年会上发表了著名论文《资本、公司与投资理论》,创立了现代公司财务理论,对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MM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系列假设下,公司的和资本预算可以分离,公司价值取决于公司的投资组合,而与资本结构和股息政策无关。该理论假设公司股东自己能无成本地在市场上进行投资组合风险管理,因此,公司无需根据进行风险管理,公司进行风险管理不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