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 资本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经济资本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3.1 经济资本的计量
商业的预期损失通过坏账准备来弥补,而经济资本则用于弥补非预期损失,其在数量上也应该等于一定置信区间下的所估算的非预期损失。为了估算出非预期损失,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内部风险计量模型。经济资本计量是计算经济资本回报率的基础,是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基础。
3.2 经济资本的配置
一方面,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是业务风险的主要来源,为控制其风险增长,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向其分配经济资本。这实际上是确定了它们风险限额,建立了风险约束机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风险控制在资本可承受范围内,保证了风险抵御能力。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资本的回报率,商业银行必须要将有限的经济资本进行优化配置。为此,商业银行可根据各个机构、部门和业务的经济资本回报率水平来确定业务和方向,将经济资本配置到风险较低而回报水平较高的业务上,重点支持和发展这类业务。而对回报率很低甚至是负贡献的,则应采取限制和收缩政策,避免价值损失。
3.3 产品和服务的定价
在金融日益自由化的今天,商业银行对其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定价能力也显得日益重要。那么,应该怎样给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呢?一般来说,由于金融产品和服务存在风险,所以占用了经济资本,因而必须将经济资本占用纳入进来,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利润水平,就可以确定该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定价。可以看出,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对其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4 绩效考核
由于经济资本回报率指标兼顾了收益和风险两方面的因素,充分体现了风险和收益对等的原则,相对传统的利润指标而言,更能反映真实的经营绩效和价值创造,如果以此作为内部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可以充分体现商业银行的价值理念和政策导向。另外,为了调动下级部门或个人的积极性,很多商业银行采取了分权式管理模式。在分权式管理模式下,下级部门或个人具有相当的决策权,在上级所核定的经济资本范围内,可以决定业务的方向和规模。虽然上级部门无法具体干预下级部门或个人的业务活动,但是通过经济资本回报率,他们可以对下级部门或个人有效地进行激励与约束。经济资本在对下级部门或个人进行绩效考核,保持激励与约束的平衡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作用。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4 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全面风险管理渗透到了商业银行各个环节和业务活动,往往要涉及到组织结构设计与流程再造、权责划分、制衡机制设计、风险度量与配置,绩效考核与激励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来说,商业银行通过经济资本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要经过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根据预定的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及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及其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测度。然后,根据经济资本原理,通过对每种业务收益与风险的权衡,进行经济资本的初步分配,从而规定每种业务的规模和限额。此后,商业银行还应该对业务和风险情况不断进行常规检查,并根据业务和的变化对上述经济资本分配进行微调。
第二步,业务部门在核定经济资本和业务限额的范围内,执行具体业务,同时建立有效的制度进行风险监控。因为控制结构的有效性取决于运用它的人,因此,有效控制的前提是机构内所有员工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在划分风险管理及控制的权力和责任时,一个基本的方法是将风险的衡量、监督与控制等部门与产生风险的业务执行部门分开。同时,高级管理层应该将职责适当分开,员工的责任也不互相冲突。
第三步,对各业务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下年度制定全面风险管理的策略的依据。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对部分和员工进行强有力的约束,促使其有内在动力来完成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做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都能时时与总体风险管理政策相一致。同时,也可为下年度风险管理政策的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全面风险管理作为当今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将深刻地影响着银行业的经营方式和理念。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更新经营理念和方式,大力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只有这样,我国银行业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