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方法分析(1)(2)

2014-04-19 01:02
导读:5、缺乏对操作风险的度量 商业银行要满足监管部门资本监管的要求以及建立经济资本风险约束激励机制,对操作风险的度量是很重要的。由于操作风险的
  5、缺乏对操作风险的度量
  商业银行要满足监管部门资本监管的要求以及建立经济资本风险约束激励机制,对操作风险的度量是很重要的。由于操作风险的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难于进行组合管理与风险对冲,现阶段还没有将风险的度量纳入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现有的操作风险的计量模型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适合操作风险管理的实际。很多银行的历史损失数据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数据的缺失也为操作风险的计量模型的建立增加了难度。
  6、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过程中,许多不良风气横行,银行又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每位员工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同时,由于银行委托代理层级较多,信息严重不对称,风险管理上存在盲点和盲区,这样就为一些责任心不强、意志不坚定的员工提供了犯罪空间。金融的不断创新也使商业银行的业务趋向于复杂化,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网上银行、综合柜员制等新兴的银行服务方式都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银行仍然是经验型和关系型的员工,人员的流动性不大,导致了新兴业务人员的匮乏,增加了操作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这要求银行自上而下的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营造浓厚的风险管理文化。银行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应当首先了解主要的操作风险所在,对操作风险有一个全面地把握,制定相关的政策、程序和步骤。在全行内部倡导操作风险的管理理念,强化每个岗位,每个人的风险意识,树立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推行事前防范、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风险管理模式,做到以科学的理念管理风险。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完整且权责明确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设立一个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中心,用于协调和监督各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改变目前多级风险管理的模式,建立集中、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机制,对操作风险进行集中的管理,逐步形成横向延展,纵向深入的扁平化模式。其次是在这个体系中建立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缓释、控制和整改等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覆盖整个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做到风险发生之前评估,风险变动时监测,并有相应的策略、方法来控制风险。再次是要定期对重要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建立员工行为防范检察制度,严格规范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人员八小时内外的行为。
  3、要优化制度和流程设计,提高制度的可执行性
  商业银行要定期在各级机构各业务组织开展操作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查找新出现的“风险点”,建立“风险库”。根据预测,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不断优化和完善各类经营管理流程,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作业流程。通过对业务和管理流程实施连续监控,对制度的不断改进,不断地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控制风险。
  4、提高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
  在国内商业银行的管理实践中,内部审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应当赋予内部审计系统以极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直接归董事会领导。同时对审计部门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对其不作为和过失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实施检查活动,建立对疑点和薄弱环节的持续跟踪检查。其次,各部门应当建立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风险管理部门要从经营环境中提取必要的风险信息,并及时上交风险报告,制定相应的控制政策;其他业务部门各司其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防范和管理风险。再次,要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从巴塞尔协议和以往商业银行的实践进行参考和研究,选择出适合本行的风险管理和缓释方法。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5、加强操作风险的度量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深入开展,推行对操作风险的度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各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建立操作风险的历史损失数据库,不断积累内部数据,为操作风险的度量提供强大的数据基础。根据银行风险状况建立一定的风险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交易失败的次数,员工流动比率,错误和遗漏的频率或严重程度,从而量化操作风险。各商业银行可以立足于现有管理实际,对新巴塞尔协议的建议的三种计量方法进行研究和选择,将主观风险控制经验与历史损失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开发适合本行特点的操作风险计量模型。
  6、加强员工道德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水平
  员工自觉的思想约束是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前提。一方面要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员工认识到操作风险的防范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来培养所有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能力,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自上而下的构建良好的操作风险的控制环境,做到人人关心风险、把握风险和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德全:浅析商业银行基层营业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6(6).
  [2]潘建国、张维:商业银行构建操作风险管理研究述评[J],金融论坛,2006(8).
  [3]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达潭枫:建立操作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6(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