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影响因素及趋势研究((2)

2014-05-12 01:11
导读:外资银行资产FB的系数为负符合预期,外资银行以其丰富的银行产品,先进的风险管理水平,将会造成国内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流失,稀释市场集中程度,
  外资银行资产FB的系数为负符合预期,外资银行以其丰富的银行产品,先进的风险管理水平,将会造成国内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流失,稀释市场集中程度,但是在目前情况下,这种影响较弱,不过,随着2006年底5年过渡期的结束,人民币业务的放开,外资银行影响可能会得到强化。
  ME的系数为负,并且对集中度的影响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当前的银行并购,大多发生在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之上,如1999年光大银行整体收购原中国投资银行;2001年浦发银行收购浙江瑞丰城市信用社,兴业银行收购浙江义乌市商城城市信用社,10月国际金融公司入股南京市商业银行;2003年招商银行收购盘锦市商业银行;2004年兴业银行收购佛山市商业银行,汇丰控股收购交通银行19.9%的股权;2005年渣打银行买下渤海银行的19.9%的股权。这无疑会增加股份制和城市商业的力量,强化市场竞争,故对其集中度的影响为负。
  市场需求成长率GR与集中度呈负相关,且最为突出,这与林毅夫、章奇、刘明兴(2004)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市场规模与市场发展阶段是决定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的重要因素,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由资源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经济起飞,金融资产快速膨胀与金融深化程度日益提高,中国的商业市场结构必将经历深刻的变化。
  产品差异性AD与集中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关系,这集中表明当前中国各银行产品或服务严重趋同,银行间的竞争仍停留在较低层次上,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不足,各银行构建其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能力较弱。
  至于效率变量EFF,其系数为负,反映了当前四家国有银行的效率较低,在当前中国各类银行效率比较中,股份制银行的效率最高,而一些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也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根据张健华(2003)对2000-2001年间51家商业银行效率的计算,扣除不良贷款后排名,四家国有银行中只有中国建设银行进入前20名。

大学排名


  以上分析表明,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但是从2001-2005年中国商业银行各个项目上来看,存在着背离的现象。其中,资产、存款、贷款三项的CR4集中度与2001年之前的趋势保持一致,呈下降的趋势,净利息收入集中度变化不大,略有下降,而净利润的CR却有上升的趋势。
  此种现象是由于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传统银行业务的进入壁垒比较小,可复制性较强,同时由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及“软信息”的存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另外,由于对不良资产处置进程的加快,导致其传统业务与总资产不断下降,可以预期我国商业银行业总资产、存贷款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下降。而净利润集中度的上升,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使得其效率与绩效有较大改善,表外业务的发展使得国有商业盈利能力增强,2001-2005年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不断上升,同时采用DEA方法测算的国有银行效率值也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表明中国银行体系内存在着大量低效或无效资产,以2005年为例,前10家银行的资产份额为72.288%,占净利润的比例为94.1%,这意味着余下的27.712%的资产只产生大约6%的净利润,如果再分别加上农行(2005年平无资产收益率为0.02)的资产份额13.837%和占净利润的份额0.72%,其结果是接近41.5%的资产只产生不到7%的净利润。
  可见,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仍将会有一个下降的过程,但是这种下降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方式转变,下降的趋势可能会发生扭转,这种扭转主要体现在三个因素上: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利率市场化赋予大银行以更有效的定价策略进行竞争;大银行对中小银行的并购。但是这种由下降到上升的过程持续的时间难以确切地预知,它将取决于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化的深度与速度。这一趋势也符合国际银行业在纵向上的发展规律。Tschoegl(1982)发现20世纪70年代所有国家的银行集中度都下降了。Bayer and Mote(1985)调查了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在1930-1980年期间的银行业集中趋势,发现加拿大、德国和英国的集中度下降了,日本的变化不大,而美国、法国有所上升。Steven J.Pilloff(2004)发现美国最大10家银行资产和负债集中度分别从1980年22%和19%上升到2003年的46%和41%。以欧洲为例,结合Baver and Mote(1985)的研究可以发现1930-1999年间英国和德国银行业集中度经历了较为明显的由下降到上升的过程,与此相似,这种趋势可以在比利时、法国、希腊、爱尔兰、卢森堡等国集中度发展过程中得到证实(参见表2)。因此,结合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规模,可以认为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必将经历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四、小 结
  
  笔者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在不考虑进入与退出的情况下,借鉴相关研究,选取了期初集中度、外资银行、银行间并购、市场规模、市场需求成长率、产品差异度和银行效率七个变量,运用1996-2005年的时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期初集中度、外资银行、并购、市场需求成长率和银行效率对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具有负的影响。期初集中度的结果与相关研究吻合,表明在中国银行集中度与绩效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外资银行较小的系数显示了在目前阶段其对集中度的影响还较弱,而银行间的并购可能是将来改变集中度的重要的因素。对市场需求成长率的计量结果表明其将是影响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国有银行效率的提高则可能最终使集中度由下降转为上升。实证结果还表明,产品差异度与集中度不相关,反映出中国银行间产品和服务雷同,可复制性较强,竞争的层次较低,创新能力不足。
  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影响因素并借鉴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笔者认为中国商业银行业集中度将会经历一个由下降到上升的过程,未来一段时间,集中度会进一步下降,市场结构更趋分散,但最终会转向集中,至于这种由下降而上升持续的时间,将取决于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化的程度与速度。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动机、策略及其对银行业的影 下一篇:中国商业银行股票连接理财产品开发与研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