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市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1)(2)
2014-10-09 01:15
导读: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较低的缺陷使得中央银行难以通过不同期限种类国债资产的搭配,并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灵活性
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较低的缺陷使得中央银行难以通过不同期限种类国债资产的搭配,并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例如,中央银行于1996年开始启动公开市场业务。根据当时的货币政策的需要,中央银行应回笼基础货币,但当时中央银行持有的可流通短期国债资产很少,只能进行逆回购交易,即从商业银行手中购入债券,并按约定的时间和价格再卖出给商业银行。由于这种操作的效果是投放基础货币,与当时的货币政策目标相异。并且,最终全年回购交易量仅为43亿元;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彻底暴露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的问题。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但在基础货币的投放过程中遭遇了困难,使得基础货币首次出现负增长。当时,我国以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为目标的公开市场业务是以国债逆回购为基本操作方式(戴根有,2003)。但是,1998年以来,我国国债市场没有发行过短期国债,使得央行的国债交易陷入了“无货可买”的困境。这严重削弱了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活、快速的优势,延阻了国家对货币流通和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目标的及时实现。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与货币政策关系的实证检验
浮动汇率制下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