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互助保险公司监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
2014-11-18 01:03
导读:(三)中部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欠佳 就象自然生态呈现地区差异一样,金融生态也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就整体而言,我国中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差,东部
(三)中部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欠佳
就象自然生态呈现地区差异一样,金融生态也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就整体而言,我国中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差,东部地区最好,按四级分类标准,前些年湖北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几个百分点,是我国金融高风险区。如果说中部地区存在人才优势,那么就整体金融生态而言,中部地区没有优势,而且与东部地区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中部地区恶劣的金融生态使中部地区资金集聚力降低,大量资金从中部地区流向外部,东南沿海,由于资金具有逐利性避险性,资金从高风险地区流向低风险地区。据研究发现,1990到2005年,银行贷款在全国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的省(区,直辖市)有7个,按增幅排名,广东和浙江并列第一。增幅达到3.4个百分点。其中广东贷款占全国比例由2002年的12.1%上升到2005年的15.2%,也就是说在2005年,全国每100元贷款中就有15.2元给了广东,而湖北才3.4元。由于中部各省国有企业比重较高,而且近期国企改革,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帮助国企减轻债务,纷纷放纵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甚至一些未改制的企业也受到影响,导致银行损失惨重,中部塌陷显然是多方面造成的,是中部地区的一种综合症,并非完全是政策所致,在一定程度上是金融生态环境不良甚至恶化造成的必然结果。
三、中部崛起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1.大力发展票据、债券和股票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发展商业承兑汇票,试办商业本票业务;推进票据业务专营化,支持在市场竞争中产生商业化、专业化的票据中介。
2.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中部建立区域性债券市场。一是争取发行更多各类企业债券,为中部企业解困,为中部建设输血;二是大力发展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三是支持地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同时为中部地区地方商业银行建立起有效的资本金补充机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发展中部产权交易市场。通过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各类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并购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中部经济运行效率。
(二)提高中小企业素质,改善金融服务
1.中小企业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治理结构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建成一个公正、透明、可信和负责的治理结构。要加快技术改造,增强产品竞争能力。要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财务管理规范透明,建立财务报表定期外审制度,提高财务数据可信度。强化诚信意识,加强对债务的管理,防止资金链的断裂,确保金融机构没有不良贷款记录。
2.商业银行要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水平。综观企业发展历程,大型企业多数是从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当中,不乏大量科技含量高、管理规范、成长性好的企业。据统计,截至2005年末,全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GDP所占比重达到69.5%,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商业银行信贷应善待和着力培育这些客户,使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达到银企双赢。要建立健全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准入退出标准及评级机制,适当调整对中小企业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办法和授信办法,确保对中小企业的评价客观、准确、公正;进一步提高各级高管人员的素质,增强对绩优中小企业客户的识别能力,准确把握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采取资产抵押、担保互保等手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制订差别化的服务手段,运用多种银行产品组合,减轻中小企业融资压力,除贷款外,可根据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急、频、小”的特点,选择票据、贴现等业务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加快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工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培育多元化金融产业主体
1.积极发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入保、中国人寿等全国性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提高其市场研发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为中部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