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对策研究
2014-11-27 01:15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对策研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
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对策研究
摘要:发达国家的企业融资都是以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为补充的形式进行的。本文通过详尽的数据对国内外企业融资结构演变进程的比较 ,从企业经营效率、资金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对如何优化我国的企业融资结构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司公司 融资结构 优化
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迈尔斯和马吉勒夫经过研究发现,美国企业的融资方式安排通常是:内源融资→外源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这便是西方融资理论中著名的啄食顺序原则。这一原则已被西方国家企业的融资实践所证实,而我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融资结构顺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效率提出优化融资结构的途径与对策。
一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演变与国际比较
(一)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演变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及其不断变化,我国的融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演变特征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直接融资比重逐渐扩大,但间接融资仍居于主导地位。结合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以看出,自1991年以来,我国融资格局中,贷款形式的间接融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而以股票、债券为主要形式的直接融资比例却一直很低,而且几乎成间接融资逐步上升,直接融资逐步下降的趋势。2001年到2004年,我国企业外源融资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所占比例分别为75.86%、79.35%、94.13%、93.25% ,而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的证券融资所占比例仅为8.45%、5.31%、3.16% 、3.22%。而发达国家则正好相反,直接融资占到了外源融资的80%以上。可见,中国企业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外国企业,很显然这种现象是我国长期的传统融资模式所造成的。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表一 1991—2000年中国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与股票发行规模的比较(亿元)
年份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股权融资额 债券融资额
1991 5.0 249.9 21337.8
1992 94.1 683.7 26332.9
1993 375.5 235.8 32934.10
1994 326.8 161.7 40810.10
1995 150.3 300.8 50394.20
1996 425.1 268.9 61152.80
1997 1293.8 255.2 74914.10
1998 841.5 147.9 86524.10
1999 944.6 158.0 93734.28
2000 2103.1 83.0 9937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1
表二 企业外部融资统计表 单位:%
项目 2004 2003 2002 2001
国内资本市场融资总量 100 100 10 100
其中:股票 2.24 2.57 3.97 7.56
贷款 93.25 94.13 79.35 75.86
企业债券 0.98 0.59 1.34 0.8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4
其次,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偏小。在国外资本市场中,一般先发展债券市场,成熟后再发展股票市场,之后发展投资基金市场。而我国由于受国内环境等自身原因的影响,却恰好先发展股票市场,而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其他市场都发展的很不够。2002年,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325亿人民币,股票融资总额为962亿人民币,股票融资与企业债券融资比为3:1左右。
(二)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国际比较
在发达国家,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为内源融资,也就是内部积累的资金,比例都在50%以上(见表三)。日本企业在历史上由于自我积累能力较低,并且实行主银行制,因此企业的资金主要凭借外源融资。但从表三可以看出,随着日本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内源融资在日本企业的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表三 企业外部融资结构的国际比较 单位 %
年份 国家 自有资本 外部资本 合计
借款 证券市场
1962—1964 英国 73.2 26.8 16.0 10.3 100
美国 76.0 24.0 11.3 7.9 100
日本 39.4 60.6 46.6 11.0 100
德国 66.5 33.5 22.8 5.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