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美国的经验、教训(2)
2014-12-12 01:40
导读:二、公允价值:“决策有用”观的选择 核算是的核心内容,而计量属性是核算的基础。长期以来,计量一直作为最主要的计量模式而在会计核算中占据重要位
二、公允价值:“决策有用”观的选择 核算是的核心内容,而计量属性是核算的基础。长期以来,计量一直作为最主要的计量模式而在会计核算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随着的飞速发展和经营的变化,利率、汇率、大宗商品及金产价格大幅波动,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不确定,这一传量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历史所提供的信息已不能如实反映报告日与资产或负债相关的会计信息,也无法反映价格变动对企业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而公允价值计量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具有反映现在和面向未来的计量属性。尽管在本次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饱受争议,FASB和IASC在坚持公允价值方面也不断进行着让步,但公允价值准则依然存在,而且也不可能因此退出历史舞台。
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决策有用观的目标要求。在现代市场环境下,会计所能够提供的信息要满足“决策有用观”的目标,这既是公允价值得以运用的先决条件,也是会计目标对计量方式的选择。如何使会计计量为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投资、信贷等活动更为有用的信息,满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会计计量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尤其随着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会计目标,更多地倾向于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的这种转变也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只要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仍然得到认可,公允价值会计的基础就难以动摇。因此在实践中,SFAS、IAS以及中国会计准则都陆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下的科学选择。
另外,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也要求公允价值在计量方面不断发挥优势,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能够满足“决策有用观”的需要。从公允价值产生的历史来看,相对于传统的计量模式其更适用于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如果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现实价值,而公允价值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所处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市场等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对会计计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允价值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的计量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在及时反映金融工具价值的走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揭示蕴藏的潜在风险,便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恰当的决策。这也是在新经济环境下满足会计“决策有用观”的必然选择。
不能简单地因为金融危机而否定公允价值计量,危机不是永远的,它只是经济发展周期的特殊阶段。当经济走出危局进入正常发展阶段的时候,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还会使公允价值发挥出其在价值计量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