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美国的经验、教训(4)
2014-12-12 01:40
导读:(一)进行建设,加强金融风险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我国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还没出现西方 面临的尴尬处境。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有效的风险管
(一)进行建设,加强金融风险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我国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还没出现西方
面临的尴尬处境。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保证。只有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化解金融风险,才能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我国新准则在公允价值的应用方面强调“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的限制条件,明确了非活跃市场下或仅考虑估值技术更公允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方式,在我国目前稳定的金融环境中,这个框架能够满足我国资本市场的计量要求。然而,从长远来看,只有建立健全稳定的金融市场、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才能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加快制定公允价值估价指引
美国会计准则157号、国际会计准则39号以及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都对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进行了排序:即第一级市价法,适用于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第二级参照法,适用于不存在活跃市场,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它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确定。第三级估值法,适用于不存在活跃市场,也不满足参照法的两个条件的,采用合理的估值技术来确定其公允价值。三个层次在实际运用中,分别从第一层次开始,按顺序依次进行选择。显然,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属于最佳估价模式,以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能反映金产的真实价值,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如果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无法进行估价,则要应用第三层次,即利用股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层次在实务中也是难于操作并广受争议的一个层次。选用估值模型、确定模型参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估算的公允价值准确性、合理性对该公司利润的真实性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于我国而言,由于其金融市场发展相对较慢,估值技术也不够成熟,所以在公允价值估价方面尚需要一个完整的指引,以估值模型的选用、模型参数的确定等具体的工作,这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三)加强与国际准则制定机构的沟通协作,争取准则制定的话语权
我国2006年颁布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包括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等很多方面,基本上实现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这次使公允价值会计面临很多争议,同时也使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面临很多压力。面临来自各方的争议,FASB和IASC也都在不断松动其观点,FASB于2009年3月17日,发布了《决定市场是否非活跃和交易是否非贱价急售》、《非暂时性减值的确认和列报》两项征求意见稿,其规定显然是妥协的产物。征求意见稿为企业判断非活跃市场和贱价急售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这必将降低会计信息的一致性,无益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无法为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征求意见稿的实施会影响国际上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方向,如果美国的新准则获准通过,也将影响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方向。为此,我国的准则制定机构应该密切跟踪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发展方向,与国际上的准则制定机构保持沟通协作,争取在准则制定中有更多的话语权。
(四)加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建设
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相关规范文件,公允价值信息披露规定散见于各具体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缺少统一的披露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照搬准则的原则性条款,自主披露意愿不强,这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所以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应是谨慎基础上的进一步加以规范。另外,我国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这也影响到公允价值计量的质量。所以,只有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披露的质量,提供更加真实、及时、全面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并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内控和管理,才能更有效地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质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因为的风险管理缺损,而非公允价值本身。然而,危机孕育着变革。如果公允价值计量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而有所完善和推进,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2006,(9):7-14.
[2] 李红霞.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国际进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8,(10):19-24.
[3] 徐水生.坚持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J]. 金融会计, 2009,(2):10-13.
[4]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 2006. SFAS157, Fair Value Measurement,http://www.fasb.org//home.htm.
[5]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 2006. Discussion Paper Fair Value Measurement,http://www.iasb.org/hom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