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股权结构与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研究文献综述(2)

2014-12-20 02:40
导读:二、集中股权结构下大股东变更、大股东持股 结构和性质与高管人员更换关系的实证分析我者对大股东治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股东变更对高管人员

  二、集中股权结构下大股东变更、大股东持股

  结构和性质与高管人员更换关系的实证分析我者对大股东治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股东变更对高管人员变更的影响上。朱红军(2002)对19961998年期间昕有更换大股东的公司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更换与高管人员的更换密切相关,经营业绩低劣的公司更容易更换高管人员,更换了控股股东和高管人员以后,企业经营业绩有显著提高;张沛沛、夏新平(2006)的研究发现,高层更换的频率和控制权发生转移前的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并且这种监管机制可以进一步改善高层更换后的公司绩效;[181吕长江、赵骄(2007)选取国有上市公司发生控制权变更成功的样本数据,发现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交易价格会由于者留任而降低。

  由于大股东的监督效应(Jenson,1976),我们认为,大股东的结构和性质,尤其是第一大股东的持股状况会对高管人员更换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l20现有对控股股东性质与高管人员变更的关系研究,如陈璇,淳伟德(2006)按控股股东性质将样本公司分为政府控制型、管理公司控制型、国有法人控制型、一般法人控制型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公司高层更换对业绩的敏感性。政府控制型企业高层更换对绩效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公司,而其他几类公司问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香港理工大学的Firda教授等(2002)通过对中国沪、深两地19984 000年数据的研究分析,发现国有股东控股企业和法人股东控股企业中高层更换与业绩的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少者结合股权性质、股权结构对管理层变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张慕濒,范从来(2005)考查发生管理层更替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变动引起管理层完全更替的机会比率要高于工作原因引起的管理层完全更替的机会比率,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越高越容易导致管理层更替发生的可能性,第一大股东是否为国家股不足以形成公司治理效率的差异;口沈艺峰、陈舒予、黄娟娟(2007)通过对2()()0 2004年上海证券交易昕和深圳证券交易昕152家ST公司中284起高层管理人员变更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已陷入困境的情况下,集中昕有权结构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更会产生积极影响,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更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不同类型的大股东持股比例对高层管理人员变更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祝焰、赵红梅(2007)对2004年深交昕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大股东没能起到真正的作用,高层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同高管人员变更比率呈反向的关系,但结果并不显著,国有股的控股地位只影响了总经理变更。

  三、股权制衡与高层管理人员更换的研究

  股权制衡是指控制权由几个大股东分享,通过内部牵制,使得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企业的决策,达到大股东互相监督、抑制内部人掠夺的股权安排模式。已有的研究从理论上与实证上对多个大股东的股权制衡对公司治理的改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国外理论界对股权制衡在抑制控制人私人收益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Pagmao&Rel1.1998;Bennedsen&Wolfenzon.2000;Gomes&Novaes,2001/2005;Bloch&Hege,2001),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多个大股东制衡的存在,有利于减少单一大股东的过度监督,降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占,减少私人收益,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多个大股东的权力分配结构会比单个股东采取更有效率的行动,改善公司治理。[25-29]相对于国外理论界对股权制衡的正面肯定,国内对多个大股东持股治理效率作用的相关实证研究,结论则是多元化的。黄渝祥等(2oo3),陈信元、汪辉(2oo4)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均肯定了股权制衡,表明多个大股东的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朱红军、汪辉(2oo4)通过宏智科技案例研究,得到的结论是股权制衡结构不能提高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赵景文和于增彪(2005),徐莉萍、辛字与陈工盂(2006)通过对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股权制衡程度高的公司有着更差的经营绩效,他们认为这很可能正是中国制度背景的表现昕在。

上一篇:关于金融危机下上市公司分红异象问题探讨 下一篇:关于金融风暴影响下的应对反倾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