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家族 代理问题 现金股利 成长性
论文摘要:以88家家族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考虑代理问题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控股股东发放现金股利的动机与现金流量权成正比,与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分离程度成反比.并受公司成长性机会弱化。
近年来,具有民营背景的家族上市公司不断出现,家族上市公司“一股独大”股权结构引发的代理问题已经凸显。家族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现象,使得影响股利政策的方式更为特殊。笔者结合公司成长性机会考虑,探寻股利政策的股权效应,为相关理论解释提供经验证据,最后提出改革出路。
1国内外研究综述
1.1国外研究综述
近年来,LaPorta等(1999) l、Shleifer和Vishny(1997)[引、Pagano和Roell(1998)等均认为,在大多数的公司中最主要的代理问题不是Jensen和Meckling(1976)所证明的股东和经理人的第一类代理问题,而是大股东和小股东的第二类代理问题,第二类代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大股东的高控制权现象。在掏空理论下,拥有高的控制权比例倾向于发放更高的现金股利。
Claessens等(2002)提出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分离会加剧大股东侵害的激励,即特殊的第二类代理问题。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分离的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股东采用金字塔持股、多层控制和交叉持股等方式在公司中获得控制权,导致大股东实际拥有的现金流量权远小于控制权。LaPorta等(200o)L认为,当大股东的现金流量权越高时,大股东更倾向于通过共享利益(如股利)获取收益;当现金流量权分离程度越高时,大股东通过隧道挖掘策略(tunneling)侵害小股东利益的动机越强。
1.2国内研究综述
苏肩林和朱文(2003)[研究了我国家族控制与公司价值的关系。邓建平,曾勇(2005)c7]发现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利决策与控制性家族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关,这篇文章倾向于支持掏空理论,忽略了成长性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笔者采用2003—2007年数据,在股权效应模型的基础上添加成长性变量,验证了特殊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和自由现金流理论。
2方法和变量
研究主要运用BinaryLogistic方法估计家族股东持股对股利政策现金股利的解释力。模型还引人了公司成长性的控制变量,分别计量各个成长性亚样本中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分离率的股权效应。笔者所有变量说明及指标计算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