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我国市场信用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探

2014-12-16 01:20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市场信用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探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一、我国信用立法的目的   我国市

  一、我国信用立法的目的

  我国市场信用立法的直接动因在于:从根本上治理市场信用的普遍缺失,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和利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秩序被打破,井然有序的物资调配让位于市场主体难以胜数的市场交易,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首先是市场信用的缺失。传统的信用失去了昔日的光彩,缺乏主流的社会转型无法在短期内培育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道德,市场信用立法迟滞与凌乱,无法有效地解决市场信用缺失的问题。面对当今的市场信用状况,规制手段当仁不让,市场信用立法的直接目的便是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规范、有序的。

  为实现这一目的,按照统一部署,需要建立全国范围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目前,全国范围的信贷征信机构已经建立,人民不仅在内部设立了承办信贷征信工作的征信管理局,而且建立了运营良好的全国统一的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颁布了《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管理办法》,至少我国银行系统的信用制度建设成绩斐然。我国的社会征信机构近年发展虽然不大均衡,但也各具特色,小有成绩。不过,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直期待的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完成市场信用的统一立法。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市场信用既包括银行信用,又包括商业信用,还包括消费者个人信用。银行信用是市场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用与消费者信用中的信贷信用部分囊括其中,但银行信用并不涵盖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无法被银行信用制度所调整。银行信用体系的建立解决了大量逃废银行债的问题,以及其他与银行信用相关的问题,但没有解决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商业信用问题。所以,近年发生的大量严重失信的情况,几乎全部发生在非银行的商业领域之中。现代社会中信用关系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单一部门掌握的信用信息很难满足社会需求。现有的银行信贷登记系统与个人征信系统与社会征信系统相比,在建设目的、信息来源、征信内容、评估标准、管理维护、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等方面区别很大。社会征信系统的信用信息来自、经贸、财税、、、物价、、公安、海关、司法、、质检、、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单位等一系列部门,以及企业和个人,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只是社会征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自身很难实现从同业征信向联合征信的拓展。分行业、分地区的信用立法,不仅不能整合立法资源,节约立法,而且不能有效执法、用法,激励市场主体培育信用道德,更不能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信用立法的调整范围并不是越窄越好或越宽越好,而是越适用越好。将信用立法的调整范围界定为某一行业或地区,显然过窄。而界定为整个社会信用,又明显过宽。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除了具有经济属性的市场信用外,还包括一些可以通过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调整的信用关系,而这些社会信用关系不一定需要通过信用立法调整。

  因此,市场信用立法的目的应当是惩治市场失信行为,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我国市场信用立法的思想

  我国市场信用立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市场信用体系,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的进步。首先,构建市场信用法律制度是为了解决我国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维护市场交易秩序。这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标本兼治之道,构建公平、安全、高效的交易环境,可以降低交易的社会成本,促进商品和资金的流转,加速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其次,市场信用立法直接调整市场信用关系,即在商品交易中产生的信用当事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法律本身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通过对违法失信行为的制裁,和对合法守信行为的褒奖,惩恶扬善,培育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风尚。再次,市场信用立法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基本的信用制度,完成了市场信用立法,可以直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建设。根据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的理论,市场信用制度的建立健全,可以促进我国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提升政府信用和其他社会信用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最后,调整市场信用关系的根本办法是统筹兼顾,既要考虑社会整体利益,又要顾及信用关系当事人的个体利益;既要考虑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又要鼓励守信行为;既要考虑市场信用体系的完善,又要顾及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坚持两点论观点,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上一篇:关于金融危机背景下国民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