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的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局面时面对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也影响其资产、负债和表外工具的价值,其主要形式有:重新定价风险、基准风险、期权性风险等。重新定价风险——由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头寸到期日(对固定利率而言)的不同及重新定价的时间不同(对浮动利率而言)引起;基准风险——当其他重新定价特点相同时,因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不同而产生的风险;期权性风险(即期权风险)——由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中的或暗含的各种期权风险。尽管这些风险是银行业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但严重的利率风险会给银行的盈利水平和资本带来巨大的威胁。在复杂的金融中,银行的交易对象采取各项措施积极地利率风险,防范这一风险显得十分重要。
(5)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在极端情形下,流动性不足会使银行资不抵债,走向破产。
(6)操作风险。最重大的操作风险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灵。这种失灵状态可能因为失误、舞弊、欺诈,未能及时做出反应而导致银行财务损失,或使银行的利益在其他方面受损失,如银行交易员、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操作风险的其他方面包括信息技术系统的重大失效或诸如火灾和其他灾难等事件。
(7)风险。银行要随不同形式的法律产生风险,这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同时,现有法律可能无法解决与银行有关的法律问题:有关某一银行的法庭案例可能对整个银行业务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从而增加该行本身乃至所有银行的成本;影响银行和其他商业机构的法律有可能产生变化。在开拓新业务时,或交易对象的法律权力未能界定时,银行尤其容易受法律风险的影响。
(8)声誉风险。声誉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声誉风险对银行损害极大,因为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它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
(9)汇率风险。指因汇率变动而出现的风险,包括买卖风险、交易结算风险、评价风险和库存风险4个方面。
2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2.1落实全员工作责任制
商业银行要在完善内控制度措施基础上落实全员工作责任制。根据‘工作可能出现的风险,结合工作实际,把操作程序、业务管理、岗位职责与操作规范、工作质量、安全考核、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规定汇集成务制度汇编》,用制度日常工作。同时制定岗位职责与操作规范,成立工作质量考核、案件防范、安全管理等领导小组,逐级签订岗位责任书,建立一个层层负责、相互制约、奖惩分明的全员工作责任制度。
2.2抓好重点环节的监控工作
商业银行要抓业务重点环节监控,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从已发生的金融案件来看,内部控制上存在的漏洞往往是对一个或几个关键环节、关键人员缺乏制约或制约失灵而造成的。因此,业务操作中必须做到: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坚持内外账务按时核对制度,建立账务核对登记簿;坚持会计账务处理的授权分责原则,明确规定一般柜员不得越权处理业务;加强密码管理,确保制约不失控;在保管密押、压数机、编押机重要空白凭证和业务印章上分工要细、要规范;重点加强联行业务管理及时做好查询查复工作,确保联行资金安全。
2.3加强事后监督
事后监督是有效控制各项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差错和违规行为的关键环节,具有杜绝漏洞、消除隐患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应安排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业务监管,以更好地发挥监督制约作用,为会计核算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