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策略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1)(2)
2015-01-11 01:08
导读:二、外资银行在华战略的变化和特点 经历了十几年的摸索期,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已经有了深刻认识,也逐渐形成了清晰完整的经营战略。来自不同国家
二、外资银行在华战略的变化和特点
经历了十几年的摸索期,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已经有了深刻认识,也逐渐形成了清晰完整的经营战略。来自不同国家的外资银行由于其历史渊源、企业文化等不同,其战略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1.从地域布局转向利润追求
中国加入WTO,外资银行的反应却很平淡。同上世纪90年代外资银行大举抢滩中国比起来,这几年外资银行新增的分支机构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大部分都是非营业性质的代表处。尤其是居世界前列的国际知名银行几乎没有任何机构增设动作。
从已有的国际活跃银行的机构设置和它们近年来不再进行机构扩张可以看出,这些最主要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机构地域布局已经初步完成。同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发展的减速相对应,国内银行界预计和担心了很久的中资银行面临的大范围人才流失状况也不见端倪。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逐步兑现加入世贸的承诺,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其经营管理上也越来越强调在华机构成长为新的利润中心,业务的盈利状况也开始大幅好转。例如,天津外资银行已于2001年扭转前几年整体亏损的局面,实现整体盈利1786万美元;2002年在沪外资银行普遍盈利,年末账面利润可达近亿美元。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一些主要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盈利水平已经非常接近其全球范围的平均水平。以汇丰银行为例,其2003年度全球平均ROA为1.03%,内地业务ROA水平约为1.01%。这个绩效是在我国对外资银行业务仍有若干限制的条件下取得的,显示了外资银行强大的盈利潜力。
随着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限制的逐步放开,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人民币业务已经逐渐成为外资银行盈利的主渠道之一。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从竞争转向合作
外资银行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首的中资银行进行市场竞争时,其主要劣势在于难以参与零售业务和没有可靠的人民币资金来源。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规模的零售网络。这也是一些学者认为外资银行不可能在零售业务上同中资银行较量的理由所在。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经验表明,零售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欧美银行业经历了上世纪末一段艰难的调整期后,在国内,大银行已经转型为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网络银行、减少分支机构的新型金融机构。外资银行正在把完成转型后的业务战略理念和技术引入中国市场,目前看来,主要是通过同中资银行在具体业务上的合作、参股、设立中外合资银行等形式来实现,这是现实的选择,其目的是为了弥补其自身的劣势。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银行竞争策略-[飞诺网FENO.CN]外资之所以参股中资银行,一方面是出于长期经营的战略思考,另一方面也有着明显的短期目的,即借中资银行不受政策限制和其网点建设完善之力,介入零售市场。例如,汇丰银行和上海银行的合作,直接催生了2004年1月申卡国际信用卡的发行。花旗银行和上海浦发银行也联手推出了花旗参与管理和技术合作、全国范围内发行的双币种信用卡。
3.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一般认为,相对于中资银行现有的金融技术、产品和管理,外资银行拥有全面优势,它所欠缺的,只是对中国的客户群体和市场环境的认知和把握。然而,当外资银行成功度过“试水”期,并开始盈利时,就表明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中国国内市场。在今后同中资机构的较量中,外资银行将会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不断研究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开发和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业务品种,在竞争中掌握主动。事实上,外资银行在某些具体业务上已领先中资机构并不断扩大优势。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首先,个人理财已成为国际活跃银行业务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日新月异地取得进步,内地的富裕阶层人数增长迅速,个人理财将是未来中国市场上最具成长性的银行业务。部分有实力的外资银行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设了“卓越理财”、“显著理财”等个人理财服务。由于对这些外资银行实力的普遍认同,加上它们具有全球投资的经验和便利,使得它们已经成为内地富裕阶层理财服务的首选。轰动一时的所谓“花旗银行帮助内地居民违法进行海外投资”从侧面反映了外资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