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策略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1)(3)
2015-01-11 01:08
导读:其次,外资银行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优良的资产,还拥有发达的全球分支和客户网络,因而在外汇资金的存贷、结算等业务上具有天然优势。在这些领域
其次,外资银行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优良的资产,还拥有发达的全球分支和客户网络,因而在外汇资金的存贷、结算等业务上具有天然优势。在这些领域,外资银行已经而且仍在继续大量侵蚀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中间业务需要先进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系统作为技术保障,在技术支撑方面和全球覆盖面程度上,中资银行明显落后于外资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方面,外资银行凭借灵活的风险控制方式、便捷快速的服务程序和较为宽松的贷款担保条件,争取到了较多的三资企业和一部分国内优质企业的青睐。尤其是,外资银行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技术优势,重新组合产品的期限和风险结构,向客户提供中资银行不能提供的创新产品。
另外,国际银行业早已完成从分业到混业的转变,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无一不是最富实力的全面经营的国际活跃大银行,因此它们在资产运作和管理、投资银行和衍生金融工具上有着丰富经验和大量储备。随着客户业务需求的多样化和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将会体现出难以估量的竞争力。
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外资银行正力图形成它们在技术上的垄断,一个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申请金融产品专利,在中资银行面前树立一道“专利壁垒”。如花旗银行近年来已经在银行业务上申请了几十项专利申请。
4.经营风格和策略的多样性
与其经营风格相适应,不同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出了不同的竞争策略。各家外资银行结合自身一贯的优势领域,在具体业务模式上又各有侧重。一般地,批发和零售兼营的全能型银行选择了全面发展的战略,批发型银行继续拓展企业和银行业务市场,还有的则致力于专项业务。如纽约银行在华机构以贸易结算和清算业务为主,没有发放一笔贷款。这类经营风格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市场导向金融体系下的英美银行区别于银行导向金融体系下的日韩银行的表现。日韩银行同国内工商企业存在着长期固定的关系,形成了互相依托、共同发展的局面,批发业务以外的领域涉及较少。与此对应,日韩银行在中国境内也只致力于保持日韩企业的业务往来,其他业务就很少。也就是说,一直到现在,日韩等国银行在华业务主体上仍然奉行“客户跟随”战略。英美银行习惯于直接融资高度发达的市场竞争环境,业务发展全面,在中国市场上也表现得十分进取,染指了几乎所有的业务领域,其战略已经从“客户跟随”转向了意图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带来的巨大利润。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有效性研究
美国银行的投行战略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