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基于国外

2015-02-09 01:34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基于国外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 在我国DC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开始建立之时,国际社会正进行
摘 要: 在我国DC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开始建立之时,国际社会正进行着一场对DC计划的反思浪潮。DC计划运营效率低下、存在偿付能力风险、降低养老保障覆盖率、加剧养老金收入分配差距等诸多问题开始暴露。多头委托的运作模式、养老金风险责任的转移、养老保障的刚性需求是导致DC计划产生问题的原因。国际社会普遍认为,DB、DC两种养老计划,各有利弊,互为补充。鼓励两种模式共同发展、分别对两种计划进行改进、综合使用两种计划是国际上解决养老金问题的三条途径。我国应全面考虑养老金治理结构、偿付能力风险、成本效率、计划流动性、资本市场发展、养老收入分配,以及“历史债务”等因素,建立以DB计划为主、DC计划为辅,鼓励综合创新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 确定缴费型,确定收益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模式选择  2005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相继面世,标志着我国确定缴费型(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简称DC)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拉开帷幕。此时,国外正经历着一场对DC计划的反思浪潮,曾备受赞誉的 DC计划暴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问题。这对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有不少启示。  一、DC计划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国际通行的养老金计划,主要为确定收益型(Defined Benefit Plan,简称DB)和DC计划,同时还存在混合型等其他多种计划。国外对DC计划的反思通常都与DB计划相联系,在比较二者之后得出结论。  (一)DC计划存在的问题  1.运营效率低下。与DB计划相比,DC计划运营费用过高、投资收益偏低,严重影响了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在运营费用方面,DC计划的运营费率为2.25%,DB计划仅为0.44%(Louis,1999)。单就投资费用来讲,DC计划需0.56%,DB计划需0.28%(John
    上一篇:热钱规模的研究是伪命题(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