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WTO过渡期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对策(1)

2015-02-16 01:41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WTO过渡期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对策(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摘要】我国结束WTO过渡期后,国内金融业如何平稳适应进
【内容摘要】我国结束WTO过渡期后,国内金融业如何平稳适应进一步开放的环境,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讨论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银行业自身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加快我国银行改革和发展、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 WTO过渡期国内银行业发展现状  2006年年底,WTO过渡期就将结束。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认真履行了入世承诺,按时甚至提前承兑了一些开放措施,大多数行业已逐步分阶段结束过渡,我国承诺的一些政策基本落实,政府原有的一些管理手段也已放开和取消。  就银行业而言,在过渡期里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及其业务范围、经营规模都得到了增加或扩大。截至2006年6月底,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银行在我国24个城市设立了240家营业性机构,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83家,占我国引入外资金融机构总数的80%。外资银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重要业务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如在上海,外资银行总资产占比已达12.4%,外汇贷款占比已达54.8%,开放人民币业务的短短几年里,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已突破1000亿元,市场影响日益扩大。2006年3月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909亿美元,资产、存款和贷款的增长速度近年来均在30%以上。  WTO过渡期内,国内商业银行也加速发展。据我国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3月末,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26.8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25.7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银行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正在转变,我国银行业向国际金融市场融合的进程也在加快。  到2006年底,我国将取消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进行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我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给予外国银行国民待遇。国内银行业在过渡期内享受保护性安排也逐渐结束,这一变化将对我国银行业形成严峻的挑战。 二、 WTO过渡期后我国银行业发展面临主要问题  WTO过渡期后我国银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资银行竞争力的逐步释放与我国银行业竞争力不足的矛盾。这里的竞争力可以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1)制度的先进性或适应性;(2)机制的灵活性或效率性(包括规避风险的机制和能力);(3)资产的质量和资本充足率;(4)企业文化的优劣性;(5)先进的理念与创新意识;(5)复合性人才的密集程度。  (一)从银行制度和运行机制来看  外资银行具有产权制度的先进性、适应性以及运行机制的灵活性。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资银行大都是国际化大银行,都是典型的现代商业银行:首先,外资银行都是股份制银行,且基本上都是上市银行,都具有股权结构多样化、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以利润最大化为中心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特点,能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经济变化;其次,外资银行内部建立了良好的公司内部制衡机制,能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行长、监事会等相互牵制与制衡,并通过垂直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有力规避和控制银行风险,从而保证了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灵活性。   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产权制度不明晰,缺乏合理、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制衡机制,经营体制和经营目标也不是很明确。尽管近年来一些国有银行通过上市,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但与外资股份制银行相比,其制度和机制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如上市银行尽管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但股权结构分散度不够,国家占绝对控股地位,相当程度上依然摆脱不了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产权的利益与责任依旧没有与个人挂钩,财产的制衡机制与利益的制约机制无法产生并发挥作用,银行很难从行政机制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并成为真正独立的银行。也就是说,一部分上市银行实质上没有真正达到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尽管在制度变迁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路径依赖存在是可能的,但制度与机制的不完善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从经营体制的效率性来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混业经营成了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一般都实行混业经营的体制,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受到分业经营的法规限制。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后,可以凭借其混业经营的优势,向基金管理、投资银行、保险等领域渗透,为国内企业和个人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例如金融衍生产品、国际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境外机构投资者托管等中间业务,这些业务具有高利润、高技术含量的特点,但却是国内银行业的弱项(参见表1),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138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73家分行可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1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41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从事衍生产品交易业务,5家外国银行分行获准开办QFII托管业务。外资银行在规定的12项基本业务范围内,经营的业务品种达到100多个。外资银行在银团贷款、贸易融资、零售业务、资金管理和衍生产品等业务方面服务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外资银行业务经营体制上的比较优势是导致中外资银行竞争力差异的关键因素。  表1 2004年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  机构类别中间业务收入占国内市场份额(%)中间业务量与收入之比  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之比  (%)中间业务收入与营业收入之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