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土地证券化(2)
2015-02-24 01:00
导读:实现土地证券化过程的前提条件中包括农业企业的大量出现。农业企业必然会做农业土地整理工作,要归并零散地块、整理中低产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
实现土地证券化过程的前提条件中包括农业企业的大量出现。农业企业必然会做农业土地整理工作,要归并零散地块、整理中低产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改良土壤,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进一步实现土地规模经济效应,以保证未来收益的获得。这样,最终这些工作有计划地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农业用地,不但为土地证券化做好基本准备工作,而且推进了合理耕作和采用先进技术的集约经营管理,自然成为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四)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资源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土地资源零散分布,以家庭为主体的分散承包经营,明显与统一的、规模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营无法相比。通过土地证券化发挥土地规模经营的经济效应,改变土地的粗放经营方式,使其向适宜的集约经营方式转变,对提高农村现有土地资源利用率显然有巨大的挖掘潜力。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谋求获得土地的最佳经济效益,不仅能弥补国家财政支农不足造成的土地资源闲置、浪费的缺陷,而且达到了保护耕地资源的目的。
(五)稳定农民收入,加速新农村建设进程
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通过把农民的土地资产转换成有固定收益的证券化资产, 使农民从中获得了有保障的稳定资金收入。这一部分固定资金收入避免了农民因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客观因素带来的风险, 也减少了由于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和技术能力不足等因素带来的损失。
另外,农村土地证券化是不断推进农村金融发展一条捷径,不但可以培养农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建立农村土地金融机构;还可以提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就业岗位,加速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