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2015-03-10 01:44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浅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浅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浅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摘 要 阐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发展理论,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风险一直是存在的。流动性问题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流动性问题解决得不好,就有可能导致流动性支付危机,这一问题对金融机构尤其重要。
1 流动性风险的内涵及相关理论
  所谓流动性风险,就是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储备来随时应付即期负债的支付或满足贷款需求,从而引发挤兑风潮或银行信誉丧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一旦转化为现实,商业银行的损失和在社会上的恶劣影响就难以弥补和消除,这会使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严重时会导致银行的破产。综观银行危机的历史,不管危机的起因是什么,危机的表现形式必然是流动性不足进而引入困境或破产。
  流动性对商业银行来说非常重要,流动性风险管理历来被商业银行视为重中之重。流动性风险管理由早期的资产管理理论过渡到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三个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无不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资产管理理论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主张以资产的流动性维持银行的流动性。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前半期的负债管理理论强调银行可以通过主动负债即通过从市场上借入资金来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70年代中期产生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在继承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优点的基础上,重新科学地认识了流动性的地位,指出流动性既是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又是实现盈利性的有效途径,是“三性”统一的桥梁。这一理论的产生是银行管理理论的一大突破,它为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带来了稳定和发展。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很大程度体现在银行资金管理体制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1978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既是国家金融管理机关,又是办理金融业务的国家银行。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实行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实行“存贷分离、统存统贷”的管理办法,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统揽一切金融业务的“大一统”格局。
  (2)1979~198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0年改统存统贷为信贷差额包干制度,实行了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
  (3)1984~1993年。中国农业银行等专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分设出来,开始实行各自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85年,在信贷差额包干的基础上实行实贷实存的资金管理办法,基本内容是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1989年在“实存实贷”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实行的是贷款增量的规模控制。实贷实存的管理体制的实施,加强了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同时也推动了专业银行的改革进程。
  (4)1994~1997年。1994年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相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并存的银行体制,与此相适应,实行了“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的银行信贷资金管理方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新的资金管理办法,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框架文件,各大商业银行都初步尝试实行。我国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5)从1998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的管理方面,取消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新的管理体制。自此,中国商业银行开始迈入了没有限额控制的严格意义上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新时期。
上一篇: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