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值变动的社会后果(6)
2015-03-27 01:02
导读:有些工人,如铁路员工、矿工、码头工人等等,为了争取货币工资的增长,其组织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军队中的生活,也许是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在许
有些工人,如铁路员工、矿工、码头工人等等,为了争取货币工资的增长,其组织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军队中的生活,也许是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在许多方面都提高了传统的要求标准。士兵们比以前穿得好,饮食方面也往往好于工人阶级,他们的妻子,除了在战时有机会享有分居津贴以外,在思想意识方面也比以往有所提高。
这些影响作用,固然是引发工人要求改善生活动机的一个因素,但是如果没有另一个因素,即企业家非法获取的意外之财,那么还缺少达到目的的手段。众所周知,企业家获取的巨额利润,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商业利润的一般水准,这一点使他们很容易地招致来自其雇员以及公众舆论的非难之词,不过由于财力上非常充裕,他们能够有效地应付这些方面的压力。事实上,他们为了息事宁人,也愿意支付一笔赎金,与工人共同分享所得的意外横财。
结果是在战争结束以后的若干年中,工人阶级的地位,除了“暴发户”以外,相对于其他任何阶级,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在某些重要的方面,他们的绝对地位也有了改进——工作时间缩短了,货币工资增加了,劳动力价格提高了,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人,他们付出每一单位的努力和劳动所获得的实际报酬,也比过去提高了。工人阶级当然欢迎这种发展势头,但是这种状态是否稳定,我们却无法加以估测,除非能够确切了解他们报酬增长的来源所在。一般说来,各阶级之间收入发生变化可能是由于确定国内产值在不同阶级之间分配的那些经济因素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变化后的收入状况是稳定的;也可能是由于通货膨胀以及由此引起的价值标准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变化后的收入是不可靠的,会有反复。那么我们在这里述及的工人收入增长情况,究竟是出于前一种原因还是后一种原因呢?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在经济萧条时期,工人阶级也难免受到不利影响,但不利情况并不表现为实际工资的降低,而表现为失业,不过由于国家的资助,失业带来的严重后果已被大大地缓解了。随着价格的下降,货币工资也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是在1921年到1922年的萧条时期,工人阶级在若干年前取得的对中产阶级的相对优势,不仅没有逆转,而且甚至没有明显的减退。1923年,英国的工资率,如果把工作时间缩短这一因素考虑在内,与战前相比,显然要比生活费用提高得更快。
二、币值变动对生产的
对于界而言,任何原因,不管正确与否,只要由此预计价格要下跌,生产进程肯定会停顿下来;反之,如果预计价格要上涨,则生产将会受到过度的刺激。价值标准的波动根本不会改变世界财富、需求或生产力的状况。因此,价值标准的波动,对生产的性质和数量两方面都不会产生影响。至于相对价格,即各种不同商品之间的对比价格,如果有了变动,则会影响生产的性质,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动表明各种不同商品彼此之间的生产比率,与原来的已经不完全相同。但一般价格水平发生变动时,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对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预期会影响生产进程的事实,源于现存结构的特有本质。我们已经看到,当一般价格水平发生变动时,也就是当确定货币借入者(生产如何进行,是由他们主动决定的)对借出者(一旦把货币借出以后,他们在生产方面就处于被动地位)所负债务的价值标准发生变动时,将会对这两个集团之间实际财富的再分配产生影响。此外,居于主动地位的借入者集团,如果能事先预见到这种变化,就可以提前采取行动,从而使自己在价格变化后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而把它转嫁给另一个集团,或者以另一集团的牺牲为代价,从中增加他们的收益。如果借入者集团预计价格要下跌,他们就会故意压低生产,这样做对他们也许是有利的,但是对整个社会来说,这种人为的怠工将造成贫困。如果他们预计价格要上涨,就会增加借入资金扩大生产,由于我们曾经说过他们由此获得的实际报酬需要补偿社会整体的损失,因此生产的规模必然要扩大到足以提供这种补偿的程度以上。当然,有些时候价值标准的变化,特别是当这一变化事先没能预料到的时候,会使某一集团受益,而使另一集团受损,不过利益的偏差程度与这一变化对生产量所产生的影响相比,也许并不相称;但是处于主动地位的集团如果预期到这一变化的话,那么总体趋势就会同上面所描述的一样。其实这也就等于说,生产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在现时条件下企业家预期的实际利润。对整个社会来说这是一个适宜的判断标准,然而这种判断只有在各方面利益的微妙调节没有被价值标准所打乱时,才具有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