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全面开放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1)(4)
2015-04-27 01:43
导读:(2)对中国银行业兼并行为的影响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银行间兼并收购行为,大银行兼并小银行,大银行之间强强联合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银行业
(2)对中国银行业兼并行为的影响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银行间兼并收购行为,大银行兼并小银行,大银行之间强强联合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银行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银行业通过兼并收购行为提高了市场效率,并实现了集中度由低到高的转变。
兼并重组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兼并重组可以促进中国银行业资源的有效配置,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和存贷款份额都在市场上占据着绝对优势,但其经营效率、绩效却远低于股份 制银行,因此股份制银行市场份额的扩大将有利于银行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同时,兼并重组也有利于解决中国银行业巨额不良资产的问题。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资产重组和机构重组,目前中国处理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方式是资产重组,通过组建金融资产处理公司收购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以及以国家注资的方式置换银行不良资产,但资产重组的方式局限于在财政、银行以及企业间消除呆坏账,而且都是在行政干预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对银行的激励作用有限。而机构重组则可以在处理银行呆坏账的同时,增强了银行的危机意识和发展动力,银行通过合并壮大实力,可以增强规模竞争的优势,降低经营成本,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银行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具体表现在:
一是全面开放进一步增强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加大了中国银行业兼并重组的可能性。外资银行的规模庞大,资产质量良好,技术、管理水平先进,相比中资银行来说优势明显,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以前,其业务范围受到很多限制,其竞争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银行业全面开放后,随着业务经营范围的放宽,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会充分释放出来,因而必将进一步加剧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一些规模较小、资产质量差、效率低下的银行将面临经营困难,甚至有破产重组之忧,从而增加了中国银行业兼并行为发生的市场动因。入世后,随着银行间竞争的加强,城市商业银行联合、兼并重组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朗,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这些都将成为推动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内在动力。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是外资银行直接参股中资银行的广度和深度都将进一步加强,为以后外资控股、收购兼并中资银行准备了条件。2001年,中国放开了外资银行入股中资机构的限制,但需要个案报批,并且单家外资机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15%,所有外资机构投资不得超过20%。入世以来,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行为明显增多,据统计,近两年中国银行业吸引的境外战略性投资高达200多亿美元。外资参股中资银行已经成为目前国外大型银行金融集团进入中国的首选方式。
外资参股中资银行,实际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第一,外资银行通过参股方式介入中资银行,可以为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相对或绝对控股做准备。外资银行要对其董事会和境外投资者负责,就必须保障其技术和管理模式、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在中国市场获得预期的利润回报,因此,获得管理控制权对外资银行来说至关重要。第二,中资银行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提高本行的资本金水平,改善单一的股权结构,提高治理效益,并且可以从接触中学习到国际先进银行进行银行管理、跨国投资、混业经营的丰富经验,为实力壮大后参股控股、收购兼并国外银行以及中国金融政策放开后进行多元化经营做出准备;对一些经营困难的银行来说,引进外资进行重组就是为了避免破产。第三,对中国银行业监督机构来说,外资参股中资银行,增加了其在管理上的复杂程度,但也可以通过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监管水平,增加政策监管的透明度。第四,为了保障国内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利益,监管机构对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深度也会有政策限制,2003年开始施行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中,将单家外资机构持股比例限额上调到20%,所有外资机构持股比例限额上调到25%,规定中资银行在上市前的外资持股比例必须低于25%,否则银监会将把其视中外合资银行。2006年11月颁布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