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中航油事件看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研究(1)(4)

2015-04-29 01:21
导读:1.信用风险(Credit Risk) 又称违约风险,指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对手违约或者无力承担履约义务而带来的风险。通常情况下,衍生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有两

1.信用风险(Credit Risk)
又称违约风险,指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对手违约或者无力承担履约义务而带来的风险。通常情况下,衍生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有两种表现形式:交割前面临的风险和交割时面临的风险。
(1)交割前面临的风险指由于基础工具价格变动或其他原因使交易对方承受巨大损失而无力履约的风险。风险水平在合约有效期内随时改变,交易者只有在交易对手违反合约时才知道自己的亏损程度。
(2)交割时面临的风险指在合约到期日,银行根据合约履行责任后,交易对手无力付款的风险。一般地说,合约的期限越长,信用风险就越大。此外,交易方式的不同,信用风险也大不相同。
2.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
流动性风险指衍生工具合约的持有者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平仓的机会所造成的风险。包括市场流动性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
(1)市场流动性风险指由于衍生商品的流动性不够或突发事件等原因而导致交易者未能持有或解除头寸而带来的风险。
(2) 资金流动性风险指由于交易者的资金不足,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或无法按合约要求追加保证金所带来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合约的标准化程度,市场交易规模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3. 市场风险(Market Risk)
市场风险是指衍生金融产品的基础工具价格变动而带来损失的风险。虽然衍生金融工具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规避这种风险,但由于其集全部风险而在衍生市场上释放,所以完全地规避风险是难以做到的,不仅如此,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杠杆作用又进一步加大了这种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市场风险包括采用衍生金融工具保值仍未能完全规避的价格变动风险和其本身的价格变动风险部分。
4. 运作风险(Operation Risk)
衍生金融工具的运作风险指由于技术问题、控制系统缺陷、价格变动反映不及时等引致损失的风险。从实践上来看,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由于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险的策略失控导致的策略风险,一种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当产生的交易员风险。从本质上来看,运作风险属于管理问题,往往会在无意识状态下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5.法律风险(Legal Risk)
衍生金融工具的法律风险即由于衍生金融交易合约的内容在法律上有缺陷或不完善而无法履约带来的风险,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衍生金融产品创新速度之快,使得各国的法律条文显得滞后,当就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发生矛盾时,无法可依。同时,一些衍生金融工具设计者的故意行为以及法规制定者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了解程度不够或监管意见不同等也极易引致法律风险。 四、 中航油事件及其风险分析 (一)中航油事件:
(1) 事件背景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Aviation Oil,以下简称中航油),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公司,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在新加坡。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突然向新加坡交易所申请停牌,并于12月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在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中遭受重创,合计损失5.54亿美元,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一公布,海内外舆论一片哗然。美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一起自巴林银行倒闭以来新加坡最大的金融丑闻。美国《华尔街日报》则质问为什么投资者对巨额损失毫不知情。
(2) 事件过程
中航油(新加坡)于2002年开始从事石油期货交易,交易领域仅限于套期保值业务,投机业务则被政府明令禁止。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时任总裁的陈久霖无视法律规定进行石油期权投机,而且从事的是风险极高的场外交易(即OTC交易),从而成为中航油事件的风险之源。
2003年下半年,陈久霖判断2004年国际油价将会下跌,因此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澳大利亚麦戈利银行等机构签订了卖出石油看涨期权的场外合同,每桶38美元。2003年年底,中航油共卖出了总量为200万桶的期权合约,期间账面上是盈利的。2004年一、二季度,中航油(新加坡)账面亏损从580万美元增加到3000万美元。按照交易规则,其必须追加保证金以确保期权买方能够行权,但从公司账户中调拨资金会暴露其违规行为,因此,陈久霖被迫进行展期,并持续增加交易量以获取期权费来弥补保证金缺口。由于没有采取任何止损措施,中航油(新加坡)的账面亏损随着油价的飙升逐渐放大。2004年10月10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55美元/桶新高。中航油(新加坡)卖出的有效期权合约达到5200万桶石油的巨量。根据合同,油价每上涨1美元,中航油(新加坡)需要向国际投行等交易对手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为追加保证金,公司已耗尽近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银团贷款和6800万美元应收账款资金,又支付8000万美元额外保证金。中航油(新加坡)现金流量已经枯竭。10月26日,中航油(新加坡)的最大交易对手日本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正式发出违约函,催缴保证金。中航油(新加坡)被迫进行部分斩仓。至11月8日,公司继续斩仓,亏损增加到2.3亿美元。11月25日,由于不断遭到巴克莱资本、伦敦标准银行等国际投行的逼仓,中航油(新加坡)的实际亏损已经高达3.81亿美元,相对于其1.45亿美元的净资产已经资不抵债,陷入技术性破产的境地。11月29日,中航油(新加坡)申请停牌。次日,公司终止了所有期权交易,正式向市场公告了已亏3.94亿美元、潜亏1.6亿美元的消息,并向法院申请债务重组。至此,中航油事件终于浮出水面。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效果冲击的理论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