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不良资产与中国金融体系的未来(1)

2015-05-10 01:06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不良资产与中国金融体系的未来(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本文针对 中国 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是否会对中国 金融 体系
[摘要]本文针对 中国 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是否会对中国 金融 体系构成威胁的 问题 ,提出了如下观点: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政策性贷款,是在 经济 体制转型中逐渐形成的,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制度原因;不良贷款的处置损失将在未来由国家财政、中央银行和国有银行之间分担,未来分担损失降低了对当前金融体系的冲击;在对中日两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进行比较后,发现中国由于拥有国家政府担任主导者和终极责任承担者的角色,与日本相比,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迅速并且前景甚佳;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中国人民的财富安全性和经济安全性在不断提高,这将有助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在西方国家中,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广泛传播的观点:中国国有银行对非盈利的国有 企业 发放的“政策性贷款”对国家的金融体系是一个严重威胁,将是未来爆发金融危机的潜在源头,进一步会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严重停滞甚至后退。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这种观点更成为西方 社会 研究 中国经济问题的主流观点之一, 目前 仍有很大的 影响 。在西方出版的 文献 中,Lardy(1998,1999)、Dornbusch和Giavozzi(1999)以及Lau(1999)为这种观点提供了 理论 基础,而Chandler(2002)和Bradshear(2002)等更是继续宣扬这个问题。
  本文将质疑上述西方学者的观点,我们不认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会对中国的金融体系构成威胁。本文将从4个方面论证我们的观点,即不良资产的制度成因,中国处置不良资产的实际进程和前景,中日两国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比较,以及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性等。
  一、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制度成因
  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政策性贷款,它们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及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政策性贷款一般是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产生的:(1)价格体系失灵。价格杠杆不能调动企业进行投资,并增进社会福利。比如中国职工住房的房租和 工业 及居民用电的价格,在改革前和改革初期一直处于不合理的低水平。在这种价格水平下,如果是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就不会对住房和电力进行大规模投资。但是国家通过指令银行发放优惠的政策性贷款,解决了企业的投资资金来源。不过这种贷款的偿还 自然 无法解决。(2)产业政策需要。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中国政策性贷款的规模非常大,许多贷款被用于推进工业 现代 化和 发展 重要产业。从接受贷款的企业当时拥有的技术水平看,并不先进,对企业产品价格和成本进行 分析 ,企业也不能盈利,但是这些贷款无疑是成功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大众汽车厂的建立。在2O世纪80年代;上海大众汽车厂只能从德国大众公司迸口高成本的零件进行组装,它所组装的桑塔纳轿车的成本是日本相似进口轿车价格的两倍以上。虽然企业当时不能盈利,政策性贷款无法偿还,但是政策性贷款帮助建立了上海大众汽车厂,并逐步发展了中国的汽车组装以及零部件工业。从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政策性贷款无疑是十分正确的。(3)避免许多老国有企业破产清算。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建设市场经济,市场作用不断扩张,政策性贷款在避免国有企业破产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纺织、机械、电气、矿山等行业中,国有企业设备的技术水平已经至少落后西方25年。有些行业生产的产品过时,甚至价格已经不能补偿变动成本,比如生产布匹的价格还不能补偿其消耗的棉花成本等。在西方市场经济中,这样的企业已经关门解散工人了,因为关闭企业可以减少损失。但是在中国,政策性贷款却维持着这些企业继续进行着过时的生产。其原因在于企业提供着职工的就业、住房、医疗、子女 教育 和退休金等传统的保障和福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进程与前景
  首先,由于上述制度成因,中国的银行不良资产就具有了损失可能性大的特征。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所有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预计都能够被偿还,即使是高风险贷款,也能通过高利率得到补偿。只有借款人发生某种未预见的特殊情况、贷款偿还的可能性接近于零时,贷款才变成不良贷款(non-performingloan,NPL)。一般正常情况下,不良贷款只占贷款余额的5%以内。西方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处置 方法 ,是尽量帮助借款人恢复盈利能力,以求贷款偿还,在无力回天的最坏情况下,该笔贷款直接冲销银行利润。与西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相比,中国的银行不良资产的损失可能性大得多。
上一篇:浅析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方式(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