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稽核模式研究
2015-11-28 01:40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基于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稽核模式研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基于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
基于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稽核模式研究
摘 要 风险防范和控制是我国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基本保证。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稽核的现状,着重研究基于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稽核模式,提出了以风险为导向稽核模式的运作体系。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稽核 风险导向模式
1 导引
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稳健运行的生命线,衡量风险、接受风险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基本的任务。面对着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和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稳健发展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稽核的现状,研究了基于风险导向的稽核运作模式。
2 我国商业银行的稽核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的稽核模式从组织结构看主要有分散型稽核模式和集中型集中模式,其中以分散型稽核模式为主,缺乏专业性、独立性及权威性;从稽核方式看主要有现场稽核方式和非现场稽核方式,其中非现场稽核的重要性得不到体现,缺乏科技含量和专业水平。整体上呈以下三个特性:
(1)重事后监督而非事前控制。目前商业银行的稽核方式主要通过查帐来核查是否有违章、违规、违纪及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重在事后监督而非事前控制。风险防范未成为稽核的核心,稽核工作未能从单纯的发现问题、查出问题转移到防范风险上来。
(2)重事后复核而非风险稽核。商业银行事后复核的稽核水平和层次较低,成本高而难于达到最高决策和管理层的期望和要求,稽核工作重点不在查找各项业务的风险及其控制点,稽核工作未能集中在最高决策和管理层关注的区域和业务。
(3)重部门稽核而非过程稽核。商业银行的稽核未成形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注重整个业务过程的稽核。按照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求,一项业务的完成,如:贷款、信用卡、外汇买卖等业务,是不允许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包揽,因此稽核最终目的是通过检查整个业务过程,对其内部控制做出评价以达到防范风险的效果。
3 风险导向稽核模式的运作体系
风险导向的稽核模式是以流程为核心、风险等级做评价、综合风险控制为中心的内控模式,以风险为导向的稽核模式运作体系包括以流程为核心的全过程监督体系、以风险等级为中心的全方位评价体系和以综合风险控制为内容的分析体系。
3.1 构建以流程为核心的全过程监督体系
以流程为核心的监督体系是将稽核范围扩大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稽核的全过程当中。 事前防范:在现场稽核中引入遵从性测试方法,着眼于商业银行内控措施的有效性及可执行性等动态运作情况的评估和测验,根据结果提出改进方法和意见,改善商业银行的内控措施,做到事前防范风险的作用。 事中控制:以会计账务集中系统为依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稽核工作中的作用,开发出工作效率高、风险防范能力强的信息支持系统,对会计前台及会计后台处理的重要会计事项进行实时监控,重点加强大额资金的异常流动、长期不动户的管理、会计操作员密码的管理、特殊业务的授权管理等高风险点的实时监控。事后稽核:改变传统的单一稽核方式,采取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全面稽核和重点稽核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审查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强化对风险点的有效控制,在稽核抽样检查中引入统计抽样方法,用数理统计方法评估被检查的对象,使检查结果更为客观、可信,有效地提高稽核工作的效率。
3.2 建立以风险等级为内容的全方位评价系统
以风险等级为内容的全方位评价系统通过设立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对所辖分支机构的内部风险进行全面监测,结合对所辖机构的稽核和再稽核所出现的情况,对其风险状况进行评估,按照风险状况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等级,进行差别化的管理。对风险级别低,内部控制状况较好、管理水平高的,只进行一般性的常规稽核;对风险级别高、内部控制状况较差、管理水平低的,加大稽核的频率,并在非现场稽核的基础上,对其经营管理、财务、会计、信贷等进行专项现场稽核,在突出风险稽核的同时,辅之以流动性、安全性、内部管理、离任等稽核内容,以确保稽核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