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二板市场(1)

2016-01-16 01:00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浅谈二板市场(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一、“二板市场热”的背景自 1998年7月28日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委托
一、“二板市场热”的背景自 1998年7月28日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委托北京标准咨询公司,在北京召开首次“大陆企业赴港二板市场融资上市询证会”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二板”是被人们日渐熟识,2000年4月的“世界经济论坛2000年中国企业高峰会”和5月的“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对境内外二板市场的关注和探讨,可以说达到了火爆的程度。这些活动的背景有三: 第一,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主要载体。 第二,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成长急需建立新的融资机制,传统的商业银行融资要么在政策上难与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配套,要么其安全性和短期性特征与高科技企业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不相适应。 第三,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机制有其特殊性。一是来自风险基金的风险投资;二是来自投资银行的战略投资,但这两类投资均须以在实施投资前即能找到退出资金的出口为前提,投资后一俟时机成熟即可通过溢价转让股权的方式从这一出口退出。 能够满足股权式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特点的只有资本市场,而二板市场又是惟一具备风险投资进退机制的资本市场。因此,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担负起我国经济未来发展重任的前提,就是建立一个能为其高速成长提供资金保证和制度保证的二板市场体系。 二、加快论证确立我国二板市场的组建模式 由于进入二板市场的门槛低,因此成为培育新兴高科技企业的肥田沃土,以世界最大的二板市场———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为例,美国85%以上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都是这个市场培育的,它有先进的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和投机性很强的做市商制度,为投资者提供最具想象空间的概念企业,正如朱杌总理1999年4月为纳斯达克提词所言“科技与金融的纽带,成功与运气的摇篮”。 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成为各国二板市场争夺的对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之间存在竞争,同一国家不同证券市场之间也存在竞争。香港联交所创业板已明确把大陆成长型企业当作争取对象,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更是对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宠爱有加,随之,加拿大二板市场来了,新加坡二板市场来了,连为欧洲统一而设立的欧洲股票自动报价系统EASDAQ也来了。 面对境外二板市场云集华夏的大力度推介和国内众多符合境外二板市场条件、上市愿望迫切的成长性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中国二板市场的发展惟有加快步伐,而即不为其提供境内上市机会,又不让其到海外上市的做法显然难以难系。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中国的二板市场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且必须加快论证,选择适当的模式。 目前,国际上二板市场的组建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 模式一(一所二板平行式):在现有证券交易所中设立一个二板(SecondBoard),作为主板的补充,与主板一起运作,二者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甚至相同的监管标准,不同的只是上市标准的高低,如香港的创业板和新、马、泰等国的二板,二者不存在主、二板转换关系。 模式二(一所二板升级式):在现有证券交易所内设立一个独立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交易市场,上市标准低,上市公司除须有健全的会计制度及会计、法律、券商顾问和纪经人保荐外,并无其它限制性标准,如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替代投资市场(AlternativeInvestmentMarket,简称AIM),加入AIM市场两年后若无大恙,即可申请在伦敦股票交易所挂牌。显然,主板和二板之间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提升关系。 模式三(独立模式):二板市场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证券交易系统,拥有独立的组织管理系统、报价交易系统和监管体系,上市门槛低,能最大限度地为新兴高科技企业提供上市条件,如美国的NASDAQ,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基于期权的公司资本价值
二板市场“做市商”制度浅析——兼论中国二板市场的建设
    上一篇:关于中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比较与启示(1) 下一篇:试论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管理职能行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