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流通战略联盟是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2)
2016-03-07 01:02
导读:二、流通战略联盟的构建 战略联盟是伴随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网络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组织形式。包括三个基本要件:首先,联盟会涉及两个或更
二、流通战略联盟的构建
战略联盟是伴随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网络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组织形式。包括三个基本要件:首先,联盟会涉及两个或更多个独立企业或区域市场;第二、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关联方的特定战略目标,并共享联盟所带来的利益;第三,联盟可以有多种组织形态。笔者认为流通战略联盟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联盟:一是流通功能联盟;二是流通市场联盟;三是流通企业联盟。
(一)构建流通战略联盟是现代流通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流通功能联盟通过构建“大流通”来实现的。“大流通”至少包括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流通功能上的含义,要彻底改变流通仅仅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的狭窄认识,彻底改变“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认识。而事实上,生产状态占用的时间在整个产品时间流程中的比重,已经平均下降至10%,其余90%处于流通状态。因此,缩短流通时间、加快经济节奏、消除耽搁和断档脱销,已成为新时期流通领域提高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战略问题。构建流通功能联盟,形成生产、流通、消费之间有效的互动传导机制,使流通真正成为融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有机体系也是适应这一需要而应运而生的;二是流通管理上的含义,主要是针对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内贸、外贸、物资等流通活动在管理上的机械划分,以致流通体制改革以后,各种流通活动在全社会展开,原管理部门无法对其系统外的流通活动实施监控与管理的现象而言的。现代流通业必须彻底打破系统与部门的界限,实现流通功能联盟,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来组织社会化的大生产,统一监管和协调社会化的大流通。
流通市场联盟是通过构建“统一市场”来实现的。“统一市场”就是指流通体制改革要把打破地区封锁,消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贸易壁垒。 目前 ,我国区域市场分割的情况十分严重,据一些经济学家的估计,我国省际贸易占国内零售贸易总额的比例已经从1985年的37%下降到2001年的25%左右;上海市1997年实现的商品贸易额为2010亿元,批发为1300亿元,销往外地的只有230亿元,仅占批发额的17.6%。地区间贸易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区产业的重叠现象严重,区域间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各地区只从本地区自身利益出发,重复建设、厂商数目无序扩张,致使行业内竞争过度,进而导致地方保护愈演愈烈。而区域贸易保护的结果,必然限制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护了落后,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是与经济学的要求是完全相悖的。地方保护同样也表现在流通领域,各地的流通企业也很难实施跨地区的经营与发展,从而使一些优质流通企业的市场规模难以扩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集团也无法形成。构建流通市场联盟,要消除区域间的贸易壁垒,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同时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促使各地区根据相对优势的原则实现产业结构上的合理分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培育出一批具有强大实力的跨地区经营和发展的流通企业。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流通企业联盟是通过构建“企业航母”来实现的。“企业航母”就是指要形成一批资本规模和销售规模庞大、市场覆盖面广、并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全国性流通集团,并以他们为主导来影响全国的流通业的发展,规范流通市场,提高流通效益,形成能与国际流通企业相抗衡的竞争实力。现有的所谓国内大型流通公司的销售收入仅仅是Wal-Mart公司的1%,Wal-Mart与1000多个供应商建立供应链关系,5500辆运输车实施卫星定位,只需10-15秒钟供应商就知道Wal-Mart公司的任何一个门市的出货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安全库存量,使存货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指定的门市。我国流通企业与其相比形成了显著的差距,不仅不能与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流通企业相抗衡,而且由于缺乏能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型流通集团,在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削弱的情况下,流通的无序状态就容易产生并蔓延。构建流通企业联盟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一批规模庞大的流通集团,使之成为市场流通活动的主导力量,成为中国流通业迎接外来流通资本竞争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