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危机:模型、防范与控制(
2016-05-24 01:03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危机:模型、防范与控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根源于基金份额的自由赎回制度
摘要: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根源于基金份额的自由赎回制度。在非常情况下,基金流动性风险会剧增并导致灾难性的流动性危机。本文建立的数理模型揭示了开放式基金流动性危机的爆发过程和其中的各关键因素。为了防范流动性危机,从基金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基金首先应该确立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架构和基本程序,其次要利用以为代表的在险价值管理技术对潜在损失进行监控;为了能有效控制爆发了的流动性危机,必须加强理性证券市场建设,基金在管理层的配合下也要积极寻找紧急流动性头寸的合理保证。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流动性危机、行为非理性、防范与控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金融 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投资主体在此浪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呈现出机构化的趋势。开放式基金在投资主体机构化的趋势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全球证券投资基金业的主流力量。2001年9月,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的成功发行,拉开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 发展 的新篇章。到2002年11月1日止,我国已成功发行了13只开放式基金,其中大部分的基金已进入正常的申购赎回期。开放式基金能够成为当今全球基金业的龙头,有着它区别于封闭式基金的独特优势。然而,开放式基金份额的自由赎回优势,却也导致了开放式基金难以避免的流动性风险,在非常情况下,基金流动性风险会剧增并导致灾难性的流动性危机。潜在流动性危机的有效防范与对爆发中的危机的有效控制就成了开放式基金必须解决的 理论 和现实难题。
一: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危机
开放式基金区别与封闭式基金最显著之处就在于其自由赎回制度。封闭式基金一旦成立,在存续期内其规模是相对固定的,投资者不能直接赎回和购买新的基金份额,只能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已经发行了的基金股票。开放式基金由于其赎回制度的存在而规模不能固定:投资者在其成立后不但仍然可以自由地购买基金份额,而且他们还可以自由赎回其购买的基金份额。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这种差别是其优势所在,因为它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对便利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但赎回制度这一优势也同时导致了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在非常情况下,基金流动性风险会剧增并导致灾难性的流动性危机。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是指开放式基金在不产生损失的情况下,可以随时以现金头寸或变现的资产来满足投资人赎回要求的能力。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就是上述能力受到损伤的风险,也就是说基金不能提供充分的流动性以满足投资者赎回要求的风险。开放式基金的资产来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来自其基金份额自由赎回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基金管理人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赎回,必须保留一部分的现金或具有高度流动性的非现金资产。但是,由于保留现金或是变现证券资产会成生机会成本或遭受损失,基金的收益率必然会受到 影响 。这样基金管理人必须在保持流动性以应付赎回和获得尽可能大的投资收益之间寻求协调。这样,基金自由赎回制度引发了基金自身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导致了其难以避免的流动性风险。基金的流动性风险与投资人的赎回要求是正相关的,较大的赎回要求必然反映为流动性风险的剧增。
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危机是指这样一种事件和过程:开放式基金在出现较大损失的情况下,较大损失引起赎回要求和流动性风险的剧增,导致基金流动性头寸不能满足投资人赎回要求,并且,投资人和其它相关主体的非理性行为进一步引发基金被动抛售资产、基金遭受贬值亏损和投资人赎回要求增加之间的相互促进与恶性循环。在基金投资失误,证券市场行情不佳,突发政策变动或基金管理公司出现突发事件等非正常情况下,基金资产的净值往往会出现下降而产生较大的资产损失,那么部分基金投资者就有可能非理性地向基金管理公司要求大量赎回基金份额,基金流动性风险剧增。此时,如果基金管理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资产满足赎回申请,那么流动性危机就会爆发。为了应对危机,基金不得不变现其所投资的证券资产,在非常情况下抛售证券资产行为与其它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的汇合,基金将很难不遭受巨大损失,从而基金资产价格会进一步的下跌,投资人和其它相关主体的非理性行为就更容易发生,流动性危机自我循环。当流动性危机导致巨额赎回产生时,基金就极可能面临倒闭清算的灾难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