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理论的三种模式(5)
2016-06-09 01:00
导读:关于存量和流量关系是指当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把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或商品,让边际法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法大显伸手时所引发的逻辑
关于存量和流量关系是指当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把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或商品,让边际法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法大显伸手时所引发的逻辑问题,希克斯、帕廷金、托宾和弗里德曼等就是如此处理的,这种处理货币的使货币主义和新古典综合具有一样的基础。如此处理货币问题,使货币理论退化为一般均衡的相对价格理论,与传统相对价格理论不同的是,商品或资产的范围扩大了,不仅有实物的,而且有货币的,价格体系不仅包括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而且包括各种货币金融资产的相对报酬率。这种相对价格理论的名称叫资产选择理论。把货币理论退化为相对价格理论,引起的逻辑问题是存量均衡与流量波动的关系。
存量是指某一量在某一时间点上的值,只能在某个时点上衡量,即它的定量没有时间范围,如资本存量。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只能在一定时期内衡量,定量要有时间范围,如国民收入、投资、消费等。两者的关系是存量的变动是流量,流量来自于存量,又归入存量之中。如何在理论上逻辑一致地处理两者的关系仍然是个难题。难点在于如何合乎逻辑地把流量涉及的时间-—时期归入存量,同时又合乎逻辑地把存量涉及的时点归入流量。由于在资产选择的存量分析中使用时点均衡分析法,强调经济系统的瞬间均衡,如果承认存量是瞬间均衡的,就不能揭示流量的波动;而如果承认流量的波动,存量均衡就受到破坏。存量和流量的关系问题,说明货币总量关系不能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来处理。正如琼.罗滨逊(1972)所说瓦尔拉斯一般均衡适用于存量分析,“任何人试图把生产流量引入瓦尔拉斯体系会立即限于矛盾”
存量-流量问题在弗里德曼、布伦纳-梅尔泽和托宾的存量-流量模型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在弗里德曼的存量-流量模型中,进行名义量值和实际量值的区分,弗里德曼说“所有形式的货币数量理论都是以货币的名义数量与实际数量的区分为理论基础的。货币的名义数量就是以任何一种被用来代表货币的单位所表示的货币数量。货币的实际数量就是以货币所能购买到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来表示的货币数量。”货币的名义数量与价格指数相除即得到实际数量。把经济变量区分为名义量值和实际量值面临两个问题:第一,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什么,这要回答货币部门与实际部门的相互关系;第二,名义量和实际量的各自的决定机制是什么,这两种机制能否在理论上逻辑一致的统一。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在弗里德曼看来长期均衡时经济是遵循两分法的,即“长期均衡是由早期的货币数量理论模型与瓦尔拉斯的总均衡方程体系共同决定的.其涵义是长期均衡时所有的名义量值都决定于货币关系,而所有的实际量值都决定于相对价格反映的技术关系。“从长期来看,货币数量的变化对实际国民收入的是微不足道的,----对于过去几十年中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化来说,非货币因素的作用是唯一重要的,而货币却无关紧要”。在短期理论中,弗里德曼认为实际部分可以看成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货币部分则是不稳定的,正是这种差异产生了短期的波动。
但是弗里德曼又试图突破传统两分法的局限性,而希望在理论中说明实际部分与货币部分的相互关系。他说“在分析长期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中,把实物部门与货币部门的相互作用介绍进去,比把相互作用省略掉是更为有用得多”。这一探索一方面是理论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批评者的挑战。有些经济学家说,货币主义依靠一个黑箱来连接货币供应量和产量,投入从黑箱的一边进去,产出从另一边出来,而其中的传播机制没有说明,卡尔多(1970)认为弗里德曼在描绘货币增加如何导致价格和收入增加时,货币仿佛是在空中从直升飞机上散发给民众的。
那么,弗里德曼是如何来应对挑战,如何来说明两部门的相互作用呢?在他的名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他用预期值与实际值的偏差来解释短期的经济波动,以及货币对实际收入的影响。但是在该理论中,由于他侧重于建立一个共同的模型而对此未予详细分析。在《美国与英国的货币趋势》一书中,他运用资产选择理论来说明货币的传播机制。弗里德曼认为,传播机制应包括:(1)均衡点的转移,即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导致价格和产量变化,通过这些变化,使整个经济从一个短期均衡转移到一个新的短期均衡;(2)两个均衡点之间的动态调整过程。关于动态调整过程,弗里德曼的解释是不成熟的,而且使用了一些不合乎实际的假设,这里不作介绍。下面主要介绍均衡点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