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目标制是现阶段我国的最优货币政策选(2)
2016-06-14 01:01
导读:由此可见,评价一项货币政策是否最优,应当考察该项货币政策是否能使损失函数值最小化。鉴于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外部时滞,最优货币政策通常被认为
由此可见,评价一项货币政策是否最优,应当考察该项货币政策是否能使损失函数值最小化。鉴于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外部时滞,最优货币政策通常被认为应具有前瞻性。其意义在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能通过影响公众的预期从而达到效果,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的作用更为直接。故此处以一个简化的前瞻性AD—AS模型为约束条件,来比较分析通胀目标制是否优于其他货币政策规则。此时,

我们参考卞志村、管征(2005)的研究结论,以混合名义收入目标和严格通胀目标作为比较分析对象。
所谓混合名义收入目标,是指由实际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之和组成的政策调控目标,即

(z表示政策调控目标)。央行会在二者之间进行单一的折衷(trade-off)选择,比如,如果央行发现实际产出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时,那么只要将损失函数中通货膨胀的权重因子减小,就可以采用名义收入目标作为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实现形式。假定z*=0,此时的损失函数为:

从(4)式可知,如果执行混合名义收入目标,那么损失函数的值将随实际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系数——b值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严格通胀水平目标(a strict inflation target)也是一种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有效形式,但它只是当损失函数中通胀权重δ为无穷大时的极端情况。此时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仅仅关注通货膨胀水平。由于央行会适当调节货币政策工具,同样的外部冲击此时将会是完全中性的,即外部冲击不会影响到通货膨胀水平。严格通胀目标制下实际产出缺口的方差与通胀率的方差如下式所示: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上标SIT表示严格通胀目标。式(5)表明,实际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系数——b值越小,实际产出的方差也就越大,这样会导致损失函数的值也增大(此时损失函数等于实际产出的方差);反之,b越大,损失函数的值越小。
通过比较上述两种货币政策目标框架可以发现,两者都是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实现形式。当b减小时,央行在执行这两种目标时都可能会导致损失函数的值增大。因此,央行遵循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选择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时,混合名义目标和严格通胀水平目标都是可行的备选方案,这两种方式在损失函数的变化规律上是一致的,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据此,从理论上讲,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一定优于其他货币政策规则。
二、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要求具备一系列制度条件和经济条件
理论界广泛认可的广义通货膨胀目标规则用央行所要最优化的特定损失函数来表示,令产出缺口yt-ytT=xt,则其标准形式如下:

损失函数是时间可加的,t τ(τ≥0)期的损失用芦来贴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