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重视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和会计控制
2016-07-15 01:04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应重视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和会计控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由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由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管理与会计控制的弱化,造成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而且产生了一系列案件。2000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发生的经济案件其数字是历年来少有的,也是触目惊心的。
2000年,国家审计署组织了对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及其9个省级分行、97个地市级分行、526个县级支行1999年度资产负债及损益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情况的审计,发现各类涉嫌犯罪线索33起,涉案金额达143.8亿元。
2001年审计署对中国银行总行、7个省级分行及150多个分支机构2000年度资产负债及损益的审计,发现大案要案22起,涉案金额27亿人民币,涉案人员35人。
2002年,审计署对中国建设银行20个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其2000多个分支机构进行审计,查出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51件,涉案人员74人,涉案金额22.74亿元。
2003年审计署对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及21个分行的资产负债及损益的审计发现各类案件线索30起,涉案金额69亿元(见国家审计署历年审计报告)。
2005年1月中国银行某支行6亿存款被神秘卷走。该案涉及金额已超过10亿人民币。最近银监会首先将中行该案定性为“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情节十分恶劣,损失比较严重,暴露出部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松弛、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处罚不严等诸多问题”。
以上这些数字足见我国商业银行在其基础工作中存在会计核算不严密,会计管理不严格,会计控制不得力状况,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这些问题虽已引起监管部门和内控部门的普遍关注,但从目前会计核算工作来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明细分类核算与总分类核算不相符,账款不符,账凭不符,账据不符,账实不符,账表不符的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银行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银行经营成果核算不真实,目标利润弹性大,账外经营、截留利润、虚列成本、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违纪现象依然存在。会计管理不到位,会计控制失效。
会计人员在会计操作中有章不循,违反制度规定办理会计业务,会计岗位设置未严格执行“相互牵制、相互制衡”的原则,存在一手清现象。
会计电算化制度执行乏力,操作员权限设置混乱,计算机安全条例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在电脑中擅自删除存款记录(存款记录“说”删就删),以他人代码进入电脑操作系统,删除存款业务记录,侵占存款为己有。
会计核算和操作制度设置不规范,不符合会计核算要求,银行临柜人员违规违章操作,账务处理程序随意简化,关键性控制环节未实行。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责任性不强,业务技能不高,在办理银行各项业务中,没有按规定的处理程序、规定办理。不按规定办理存、贷款的核算,违规发放贷款;不按规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承兑和贴现;在办理结算业务中对票据防伪、防假识别能力不高,造成银行资金被诈骗、冒领和损失。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弱化,账外经营依然存在,导致有人利用会计内控无力而滥用,挪用银行资金,造成银行资金财产严重损失。
会计主管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检查未真正落实,形成检查真空地带,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相应的管理制度未能跟上,造成新业务管理制度的缺憾。
银行会计监督不得力。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水平,忽视了会计监督的真正职能,甚至以为会计监督的职能就是“内控健全、账平表对”。
人员素质不很高,大多数属于“记账型”人才,真正从事过管理工作的“管理型”人才却很少。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导致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相互脱节;两个相容岗位缺乏相互制约,以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法律意识淡漠,部分银行在执行会计法规方面存在偏差,一方面对执行金融会计法规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在日常会计工作管理与操作方面,只满足于每日账平表对,对核算事项的合法性、合规性不加考虑,警惕性不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导致犯罪分子有空可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