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定研究:内涵及一个框架(1)
2016-09-23 01:38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金融稳定研究:内涵及一个框架(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金融稳定与经济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对金融稳定的研究已
摘要:金融稳定与经济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对金融稳定的研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种趋势。近年来,我国也已将金融稳定作为政策当局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对于如何实现金融稳定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对金融稳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金融稳定框架,以此为我国金融稳定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关键词:金融稳定;评估体系;政策体系
一、金融稳定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十几年来,世界金融业高速发展,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频繁爆发。金融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沉重代价则以极端的形式一次又一次地提醒着人们金融稳定与经济健康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拉美债务危机使得拉美国家“失去了发展的十年”,亚洲金融危机将一向欣欣向荣的亚洲经济倒退了五六年,日本经济更是经历了十年的徘徊。金融不稳定的成本如此巨大,而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造成金融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并日趋复杂,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稳定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高度重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种趋势。
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其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与此同时,我国金融风险的积累却令人担忧。尽管躲过了20世纪90年代多次地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正面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金融体系已具备了内在稳定性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相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着很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之所以至今尚能保持总体稳定,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渐进式的金融改革和开放政策避免了过度自由化和过早开放所带来的风险和冲击,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和金融总量的快速扩张稀释并掩盖了现存的诸多风险和不稳定因素。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保护期即将过去,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大,我国的金融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将随之凸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实现和维持金融稳定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目前,国外对于金融稳定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一些文献对这一方面的探讨开始逐渐深入,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开展“金融部门评估项目”(FSAP),对成员国金融稳定的状况进行评估;国际清算银行也于1999年成立了金融稳定研究所(FSI)和金融稳定论坛(FS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和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开始定期出版《金融稳定报告》(FSR)。但是,总的来说,关于金融稳定的研究还远未成熟,包括如何定义金融稳定在内的很多问题都还没有一致的意见,正如伦敦经济学院的Goodhart教授所言,“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更是滞后于国外,相关的文献也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并且数目较少。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逐渐将金融稳定提到了一个更高的议事日程,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通过的新《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为加强维护金融稳定的力量,中国人民银行还设立了金融稳定局,专门担当维护金融稳定的重任。
尽管当前金融稳定已经成为我国政策当局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且加强对金融稳定研究的方向也已明确,但是国内探索金融稳定之路才刚刚起步,很多问题都亟待研究和突破,而其中最为基本的,则是对金融稳定这一目标内涵的合理界定和理清实现这一目标的总体思路。本文将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尝试,以期为我国金融稳定研究深入系统地展开提供一个平台。
二、金融稳定的内涵:基于框架构建的界定
金融稳定的内涵界定是金融稳定研究不可回避的逻辑起点,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金融稳定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金融稳定时不应有的特征来间接描述金融稳定的内涵;另一类则是用金融稳定的具体特征来直接描述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