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实证研究(1)

2016-10-15 01:05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实证研究(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管理后盈余分布法是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一种方
摘 要:管理后盈余分布法是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一种方法。利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避免亏损或获得配股权及增发权,通过盈余管理将净资产收益率(ROE)维持在略高于0、6%与10%的区间上;进一步分析了总资产收益率(ROA)的分布,发现其与ROE的分布存在系统性差异,说明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可能操纵了净资产,进而提供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配股政策和增发政策的演进而改变的证据。   关 键 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17年的发展,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性到全国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股票市场上盈余管理的问题一直存在,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市公司为何要进行盈余管理呢?盈余管理能给它们带来什么收益呢?本文拟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与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盈余水平的表征变量,通过分析盈余的频数分布情况,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进行初步地实证分析,揭开其中的奥秘。
  
  一、 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的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是为了某些私人利益,在向外部披露财务报告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干预财务报告盈余的行为[1]。Healy和Wahlen(1999)[2]认为:盈余管理是经理人员通过虚构交易及运用会计中的主观判断事项来对会计报告盈余进行调整,从而误导一些相关利益者对公司业绩的判断,或者影响一些合同的执行结果(这些合同的执行取决于相应的会计数据)。而我国学者魏明海(2000)[3]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执行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其中资本市场动机主要包括:首次发行股票(IPO)中的盈余管理、季节性股票发行(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简称SEO)中的盈余管理、配股(right issue)中的盈余管理、亏损公司避免退市的盈余管理、债券融资中的盈余管理等。本文研究的盈余管理动机重点在于其中的三个动机:亏损公司避免退市的盈余管理、配股中的盈余管理、季节性股票发行中的盈余管理。在我国,这三个动机也可以理解为ST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上市公司配股中的盈余管理动机、上市公司增发中的盈余管理动机。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出发,因此盈余管理行为表现为净资产收益率的“0%现象”、“6%现象”和“10%现象”,或者称之为微利现象、保配或保增现象。
  1. 净资产收益率的“0%现象”
  我国于1998年4月22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始对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在“特别处理”的股票简称前冠以“ST”。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股票暂停上市。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ST”或者被暂停上市(称之为“摘牌”),就有可能从事盈余管理行为,即上市公司存在“0%现象”。
  陆建桥(1999)[4]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保牌”普遍存在盈余管理。陆建桥(1999)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亏损上市公司首次出现亏损年份,公司存在着显著的非正常调减盈余的应计利润会计处理;在首次出现亏损前一年度和扭亏为盈年度,又明显地存在着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些说明为了避免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及其前后年度普遍采取了相应的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且这些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通过管理应计利润项目来达到的。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靳明(2000)[5]分析了1993—1998年末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挂牌交易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相应年度的数据,对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或避免被“摘牌”的目的采取的业绩操纵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实证结果证实了上市公司利用ROE进行业绩操纵。
上一篇: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失衡.(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