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的决策心理特征十分复杂,是市场复杂性产生的重要原因,行为金融从投资者动机、能力出发解释金融市场的异象。投资者行为偏差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指投资者个体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因受个体主观因素影响导致的行为方式偏差,它侧重于分析投资者个体行为,以及这种普遍性的个体行为偏差对市场可能产生的中长期影响;另一个层次指群体行为偏差,主要是衡引投资者之间行为相互影响而导致的市场整体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偏差。
本文主要探讨投资者个体的行为偏差,广义讲包括:行为偏差(BehavioralBiases)、信念偏差(BeliefsBiases)、偏好偏差(PreferenceBiases)三个角度或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仅就行为偏差进行分析。
1.过度自信和过度交易
理性的投资模型的最清楚的预测之一就是金融市场上的交易非常少。因为在一个理性世界里,理性的投资者并不情愿购买另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所要抛出的证券。与这个预测相反,证券市场的交易数量非常大,投资者交易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基于理性调整所需的量。
Odean(1999)的研究表明,在理性的行为下,人们交易的目的有:流动性需要、抵税出售(tax_lossselling)。投资组合的重新构建(rebalancing)、转向较低奉献的证券等。而实际的交易活动除了上述的理性交易外,还存在大量的非理性交易,其表现就是既是忽视交易成本,这些交易者的收益也降低了。Barber和Odean(2000)利用从nationaldiscountbrokeragefirm获取的大量账户研究交易活动,结果发现,在仔细地考虑了交易成本后,他们样本中的投资平均收益远远低于平均基本收益。简单的讲,如果这些投资者更少的交易会更好。Barber和odean(2001)根据投资者的性别进一步研究了35000位投资者的6年的交易习惯,结果是男性不仅在错误时间卖掉股票而且比女性多交易45%;更有趣的是,独身男性比独身女性多交易67%.较高的交易成本使得男性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低于平均回报率。此外,Shiller(1999)等行为金融学家也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有关交易过度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结论:那些资金周转率快的投资者的净收益比较差。既然如此,投资者为什么还要如此频繁地交易?
行为金融学认为,如此高的交易水平至少部分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行为偏差———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来解释:人们在决策时存在过度自信倾向,而过度自信导致了投资者的意见的分歧,从而产生过度交易(ExcessiveTrading)。长期以来,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人们运用拇指法则(rules_of_thumb)处理信息(Simon,1956)。人们在决策时,运用这种处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化繁就简。但是,现代环境复杂程度是史前人类所处净化环境不可比拟的,特别是金融市场存在着大量的资料和无数的不确定性,人们面对这样复杂的环境,在决策时往往会产生偏差。经济学家通常认为个人互相独立的偏差在市场均衡时被抵消,因此不存在系统性偏差。心理学的大量实验表明,系统性的偏差是存在的。偏差有三方面原因所致:一是直观推断;二是人类的大脑很难正确接受各种感觉器官所获得的信息;三是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很大。并且,人们很难从过去的教训中认识偏差并纠正它。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这种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二是人们认为他们有能力慢慢地去调整决策过程以纠正偏差,但事实上他们仍然做出错误的决定。过度自信就是由于人们过多的依赖直观推断而产生一种行为偏差。